献可替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发音 xiàn kě tì fǒu

释义: 简易可行的方法,废止不可行的方法。 献:进; 替:废。 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臣下向君主进言,陈述那些可行,那些不可行,以成就可行的方法,摒弃不可行的方法。后用“献可替否”指臣下向君主进谏,劝善规过,议论兴革。

同义词:献可替否 献替可否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把臣下对君主劝善规过、建议兴革为“献可替否”。唐·吕温《人文化成论》:“军以任使臣,臣以义事君,予违汝弼,献可替否,此朝廷之文也。”《清史稿·李菡传》:“夫献可替否,宰相之责也;拾遗补阕,谏官之职也。”亦作“献可替不”。《艺文类聚》卷二十六引梁简文帝《达徐璃书》:“山涛有云:‘东宫养德而已。’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否,仰裨圣政。”亦作“献替可否”。《元史·陈颢传》:“臣愿得朝夕左右,献替可否,庶少裨万一,亦以权臣愚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