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研发组织学——组织模式、治理机制与公共政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合作研发组织学——组织模式、治理机制与公共政策

作者:王安宁著

ISBN:10位[7542919369]13位[9787542919366]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价:¥12.00元

内容提要本书以交易成本理伦、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合作研发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制,包括合作研发组织类型、组织性质与管理重点;提升合作研发绩效的组织措施与非正式手段;合作研发的契约类型与组织模式选择;合作研的收益分配;我国松散型企业集团研发体系重构方案和合作研发公共政策问题。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者和政府相关政策制定者阅读。

作者简介王安宁,1973年出生,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目前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合作研发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以及科技政策。先后在《管理科学学报》、《研究与发管理》、《科研管理》、《经济管理》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课题核心成员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第一章导论

1.1技术发展趋势

1.2技术创新模式及其演变

1.3我国松散型企业集团研发体系现状

1.4本书内容体系安排

第二章合作研发组织的理论基础

2.1网络组织理论

2.2委托一代理理论

2.3交易成本理论

2.4不完全契约理论

第三章企业知识生产组织模式

3.1探索知识生产模式的重要性

3.2企业内部研发组织类型

3.3合作知识生产组织模式

3.4合作研发组织的性质

3.5小结

第四章虚拟研发组织模式

4.1虚拟研发组织模式

4.2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组织模式

4.3产学研组织模式

4.4小结

第五章合作研发组织构建管理

5.1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5.2采纳“合适”的组织形式

5.3设计“合适”的组织机制

5.4小结

第六章虚拟研发组织的日常管理

6.1CBB计划简介

6.2获取成员和客户的认同

6.3实施有效的伙伴关系管理

6.4实施有效的界面管理

6.5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6.6小结

第七章合作研发中的非正式组织机制

7.1正式契约不完全的后果

7.2关系契约在合作研发组织中的重要性

7.3关系契约的自我实施机制

7.4关系契约在我国合作研发活动中的应用

7.5小结

第八章研发外包中的关系契约

8.1关系契约与研发外包效率

8.2模型的描述

8.3双方在关系契约下的净收益

8.4关系契约自我实施的条件

8.5关系契约特征及其意义

8.6小结

第九章研发外包契约事后再谈判摩擦

9.1契约再谈判摩擦

9.2模型的描述

9.3双方在缔结原始契约时的期望利润

9.4再谈判摩擦比较

9.5小结

第十章研发外包契约类型选择

10.1信息不对称与契约类型选择

10.2研发活动不确定性与契约类型选择

10.3影响契约类型选择的其他因素

10.4小结

第十一章国内技术联盟研究进展(2005年以来)

11.1国内对技术联盟的研究持续升温

11.2技术联盟成因及演化

11.3技术联盟稳定性

11.4技术联盟治理

11.5技术标准联盟

11.62005年前后对比分析

11.7研究趋势分析

11.8有潜力的研究主题

第十二章技术联盟收益分配

12.1技术联盟收益分配研究现状

12.2模型的描述

12.3一次性合作的收益分配

12.4重复性合作的收益分配

12.5小结

第十三章我国松散型企业集团研发体系重构

13.1松散型企业集团研发体系整合难度

13.2我国松散型集团研发体系现状及致因

13.3整合分散研发资源的必要性

13.4综合技术中心应具有的重要特点

13.5综合技术中心的构建方案

13.6小结

第十四章促进合作研发的科技政策

14.1美国促进合作研发的科技政策

14.2日本促进“产学官”合作研究的科技政策

14.3促进合作研发的若干政府计划

14.4支持技术基础设施的科技政策

14.5以促进合作为中心的开放式自主创新政策

14.6小结

第十五章从合作角度看中欧科技计划的区别

15.1前言

15.2中欧科技计划对“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同

15.3我国区域合作对科技计划的补充

15.4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