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释义词目:两地

拼音:lǐang dì

详细解释

1.

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 梁何逊《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 元稹 《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两地之忧,伫听二天之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 ,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话断说不起。”鲁迅许广平有《两地书》。如: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

2.

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子京两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长为两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两地,愁愤而薨,人以为此诗之谶也。” 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2、白话文两地:具有一定距离间隔的两个地区。

3、古文《说卦传》曰:“参天两地而倚数”

这里的“参天两地而倚数”古解不一,是解易难点之一。古人多着重解释“参天两地”。其实这句话主语是讲“数”。这是倒装句。依白话文习惯应为:“数是倚靠参天两地而得来的”

这里不难看出“参天两地”是讲“数”的起源(见大衍。)

《乾坤谱》解释:“参天两地而倚数”:参(参合)天(天数一)两地(地数二)而得出数(天地之数)。

即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是由天数一和地数二参合所得。

天一:天数一。

地二:地数二。

天三:天数一与地数二参合所得天数三。

地四:两个地数二参合所得地数四。

天五:天数一与两个地数二参合所得天数五。

地六:三个地数二参合所得地数六。

天七:天数一与三个地数二参合所得天数七。

地八:四个地数二参合所得地数八。

天九:天数一与四个地数二参合所得天数九。

地十:五个地数二参合所得地数十。

由此可见,古文中的“两地”是“地数二”的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