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流构造说
涌流构造说(surge tectonic hypothesis)曾译颤动构造。迈耶霍夫等(Meyerhoff et al.,1977年)提出的一个新全球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假说,即软流圈涌动的驱动机制。由于地球收缩引起冷凝的岩石圈地块塌陷到软流圈中时,部分岩浆依重力法则上涌,直至达到岩浆密度与周围岩石密度相平衡的位置上才会停止下来。这一过程正像一个巨型液压机,遵循帕斯卡定律,通过岩浆的涌动把所受压力传递到各个方向。强烈的岩浆涌动对构造运动起决定作用。岩浆涌流通道是岩石圈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可以依据近40种物性标志加以鉴别。涌流通道被分为洋盆型、大陆边缘型和大陆型等三类。大洋中脊是洋盆型涌流通道中的主干通道,这些通道可为构造运动提供浅层作用机制。它们的存在可由全球热流图证实。迈耶霍夫等(1992年)提出了一些用板块构造学说得不到合理解释的地质现象,例如全球高热流带(大于55毫瓦/平方米)相互连通的网状分布形式,用涌流构造说可得到圆满地说明:网状高热流带是由下伏涌流通道网络形成的。如果涌流通道被强烈压缩,它们可变为裂谷带或褶皱带,每个涌流通道的变形形式是它上面岩石圈厚度的函数;又如声谱仪显示洋中脊被众多纵向裂隙切割,提示洋中脊下面软流圈的流动方向并非与洋中脊相垂直,而是和洋中脊平行;迈耶霍夫等(1992年)以此作为批判海底扩张和证实涌流通道存在的证据。涌流构造假说指出了板块构造假说之不足,提出了一个将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诸方面相统一全球主要热点分布图(据Condie,2001)的机制,但至今这一假说还不是很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