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学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气象学会由高鲁、蒋丙然、竺可桢等人共同发起,以谋求“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为宗旨,于1924年10月10日在青岛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自然科学 学会之一。

学会成立后,在开展气象学术交流,出版《气象学报》,培养气象人才,普及气象知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民族气象事业的发展和现代气象科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气象学会在北京重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气象学术组织。自1958年9月起,中国气象学会成为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1966年因受“文革”影响,学会暂停活动。

1978年,中国气象学会重新恢复活动。此后,在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局的领导下,学会全方位的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了其在促进气象科技进步、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事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成为在国内外均具有重要影响的气象科技社团。

第25届理事会成立于2002年10月,由127名理事组成。聘请叶笃正、陶诗言、曾庆存为名誉理事长。伍荣生任理事长,黄荣辉、陈联寿、郑国光、唐万年、刘建发、李万彪任副理事长。王春乙任秘书长。理事会下设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农业气象与生态学委员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大气环境学委员会、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学委员会、航空与航天气象学委员会、台风委员会、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军事气象学委员会、城市气象学委员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气候学委员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大气探测与仪器委员会、数值天气预报委员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气象史志 委员会、气象教育与培训委员会、气象影视与广播技术委员会、雷电防护委员会、气象经济学委员会、大气化学委员会、气象灾害与服务委员会、气候生态学委员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等29个学科委员会及气象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气象知识》编审委员会、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评选委员会等4个工作委员会。

学会出版学术期刊《气象学报》(中、英文版)及科普期刊《气象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