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宝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清朝咸丰年间,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国库空虚。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费,准各省铸造各式大钱,一时间币形、面值大小无常,泛滥成灾,全国一片混乱。

江苏于咸丰三年(1853年)开始铸行大钱,共铸成当十、当五十、当百等虚值大钱。咸丰五年又加铸当二十、三十和铁钱,凡铸出的铜币粗劣,形式不一,数量之多,面值之大,给社会造成了银贵钱贱、市价不平、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局面。劳动人民的财富被搜刮得十室九空,生活极端困苦,无以为生。老弱者行乞于街衢,人人骨立黄瘦。为此到处发生了拒用大钱、商人罢市的社会狂潮。政府官员眼看大钱不能畅行,于是减少铸额。最终在咸丰七年八月被迫停铸,十月,将积存的大钱改铸制钱。

咸丰重宝宝苏当五十阔缘大钱,钱径为54毫米,穿径9毫米,内廓缘阔2.5毫米,外缘阔10毫米,厚3毫米,重55.6克。钱体有古朴自然的传世黑漆古包浆。黄铜质地,铜质精良。钱文为楷书小字,书体匀称有神,笔划工整深湛,字口清晰光滑无粘连。钱平面与钱文侧平相交处棱角分明,认真审视个别处隐见刀痕。钱的面背地章干净呈上突状,外廓内缘边道稍有拔模斜度。穿廓阔方直,内穿壁斜削整齐。缘阔平整细腻,外缘部规整光滑呈倒“∩”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