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地理信息系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考古与地理信息系统

作者:刘建国

ISBN:10位[7030202635]13位[978703020263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

定价:¥46.00元

内容提要本书首先对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介绍。同时结合山西省临汾盆地,河南省洛阳盆地、洹河流域,陕西省七星河与美阳河流域等区域考古调查、地形、水文、遥感影像等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别建立各区域的聚落考古信息系统。然后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聚落分布与局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关系即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揭示很多被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所忽略的信息和认识,探索考古研究中GIS技术的应用理论与方法。

本书适合考古学、地理学等专业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编辑推荐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获得的资料都具有空间属性,一个考古遗址的位置和范围可以通过空间数据(如一系列点的坐标)来表示,考古遗址内的遗迹、现象乃至每一件器物或陶片,都是在特定探方中的特定位置上,可以用准确的空间数据来表示各自的位置,这些位置数据同样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形态的重要资料。所以,我们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根据遗址中各种遗迹和器物的空间分布的状况,可以模拟和重建当时的某些历史及其演变过程。考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从考古遗迹或现象的空间位置出发,建立多种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并存的数据库和图形图像库,从而能够方便地进行多重空间分析和模拟,直观、简洁地复原当时的社会状况。

作者简介刘建国,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1966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1989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从事考古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考古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2007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获地学信息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自1995年起,受聘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专业主讲《文物考古技术》课程。自2004年起,受聘于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修复与保护培训中心,主讲《信息技术》课程。

目录序

第一章绪论

1.1概述

1.2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1.3考古GIS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4考古GIS研究进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基本概念

2.2GIS的类型

2.3空间和地理空间

2.4空间数据的特点

2.5空间数据的结构

2.6GIS与SPS、遥感等技术的集成

2.7GIS发展动态

第三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3.1地图、地形数据

3.2遥感影像数据

3.3属性数据

3.4元数据

3.5空间数据的分层

3.6考古发掘中GIS的建设

第四章空间分析技术

4.1空间分析概述

4.2空间数据的量算

4.3空间数据的查询

4.4叠置分析

4.5邻域分析

4.6空间网络分析

4.7空间密度分析

4.8空间统计分析

4.9空间变换

4.10再分类

第五章DEM与地形分析

5.1数字高程模型

5.2DEM数据源的获取

5.3数字地形分析

5.4水文分析

5.5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第六章考古GIS研究

6.1临汾盆地聚落考古研究

6.2洛阳盆地聚落考古研究

6.3洹河流域聚落考古研究

6.4七星河、美阳河流域聚落考古研究

6.5考古学文化演变的原因分析

6.6考古GIS研究的展望

第七章常用GIS软件简介

7.1SuperMapGIS软件简介

7.2ArcGIS9中ArcView软件简介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