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英凡

尹姓来源:
【1】尹氏以邑(地方)得姓,出自少昊的后代。传说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少昊为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殷是少昊的儿子。殷因任工正之官而被封于尹城,他也因此被称为尹殷,尹氏因此得姓。古尹城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也有人考证说其在今山西省隰县东北,因为两地相距不远,因此,今河南西北与山西西南交界一带,是古尹氏的发源地之一。尹殷的子孙袭其职位,世代任工正,一直生活在尹这个地方。即使到了周朝,尹氏子孙世代袭为卿士,其封地仍在尹这个地方。因而,先秦时代,尹氏的主要聚居地在今河南西北、山西西南的交界区。
【2】尹作为官名,主要存在于先秦时代。甲骨卜辞中有王令尹、多尹,为从事农作或做王寝之官,另外还有所谓的族尹,当为一族之长。商、周时尹常做官号,西周时,尹还可以是官吏的范称。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书《尚书》和西周金文中有“百僚庶尹”、“百尹”、“诸尹”之称,意即百官、百僚。当时尹还是作册、内史之长,如铜器铭文中常见“册尹”、“内史尹”之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以尹为官者不多,现能见到的文献中尹多为较低官位的官职。如《论语•国语》称关吏、门吏为关尹和门尹。《礼记•檀弓》中有“工尹商阳”,工尹就是工官之长;《礼记•月令》提到的奄尹,是宦寺之长;《杂记》里所说的里尹,则为一里之魁首。
尹氏以官(官名)得姓,产生于周代。尹作为官名,在商、西周时期是辅弼天子的大官,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周宣王时一名叫兮甲的重臣,字伯吉甫,曾任师尹,以尹为氏,世称尹吉甫,尹氏因此得姓。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氏。周有尹吉甫。”这里所说的尹吉甫,即为姓兮名甲、字伯吉甫(甫一作父)的宣王重臣,尹是官名,故名尹吉甫。吉甫任太师,是周宣王时的重臣,位居三公(太师、大傅、太保)之首。“师尹”之名见于《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毛传》曰:“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另外,史书记载,吉辅的儿子为尹伯奇。由以上可知,“以官为氏”的尹姓,源于西周宣王时的尹吉甫,始于吉甫之子尹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