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围

杨村乌石围坐落在杨村镇东水河边的乌石围,因大门前左侧卧有一块很大的乌石头,所以围屋取名为乌石围,又名盘石围。2001年2月4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现场直播了乌石围全貌和详细情况。
这块高1.5米,长2.5米的乌石,有其不凡的来历。相传在几千年前,东水河有一只乌龟,经千年修炼成精后,经常在东水河一带兴风作浪,吞噬人畜,扰得一方百姓不得安宁。后来这事惊动了天上的观音娘娘,派善财童子下到东水河去降妖。童子经过一场恶战打败了乌龟精,后又施展法力使爬上岸边想逃走的乌龟精变成了一块硕大的乌石。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迄今已390多年的乌石围,前方后半圆形,在众从风格迥异的客家围屋当中,可以说是独具特色,特别珍贵。乌石围占地约4500平方米,围屋正面长约60米,至后围圆形底部约70米,围墙高约8米,分2—3层楼。围屋正面左右两角对称,建有高达15米的方形炮楼,炮楼的四面墙上分布许多枪眼和炮洞,围屋坚固异常,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
围屋共有3道门。大门设在围屋正面的中间,大门两边分别立有一只雕刻精美的石鼓,石鼓上边各刻有一只石狮,表示围屋内曾是官宦之家。走进大门是三进三厅的大厅堂,这是围内客家人活动的公共场所。大厅两侧是由6间两层房屋组成的6个四合院、六六三十六间偏房和3个宽敞的大厅组成的蔚为壮观的方形建筑体,这是乌石围的核心建筑。环抱着方形大厅群体建筑的是62间房屋构成的半圆形外围屋,朝大厅内的二楼用木板做成走马廊,形成U形通道,以便相互呼应,而朝外的墙上则从上至下分布着许多深邃幽暗的枪眼和炮洞,与围屋前面两边的炮楼一起,形成抵御外敌入侵的火力网。
在乌石围后半圆左侧设置有一口水井,供围内生活之用。三百多年来,清澈凉爽的井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围屋里的客家子孙,人们至今仍然是饮用这口古井里的水。
乌石围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围屋内到处有雕琢精美的装饰物,有色泽艳丽的廊图壁画,显示出客家人高超的建筑工艺,漾溢着浓郁的客家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