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诗词原文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作者简介顾炎武(1613~1682年),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爱国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曾自署蒋山佣。昆山千灯人。少年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后参加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终身不仕清廷。他遍游华北,登山涉水,行程万里,访问风俗,搜集材料,研究边防和地理,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复兴。晚年卜居华阴,卒于曲沃。顾炎武不仅是有气节、坚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有伟大成就的学者。他倡导经学研究,反对唯心空谈。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考据学中的吴派、皖派都有影响,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在《日知录》中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观点。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顾炎武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左传杜解补正》、《九经误字》、《石经考》、《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帝王宅京记》、《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金石文字记》、《谲觚十事》、《求古录》、《菰中随笔》、《救文格论》等。

注释①酬:以诗文相赠答。王处士:王炜暨。处士,旧时指有才德而不出来做官的人。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②秋老:指暮秋时节。③相望:互相怀念。一涯:一个角落。这句说:两人各在一方,彼此殷切想念。

④浊酒:新酿的酒。

⑤愁眼:忧愁的眼光。黄花:菊花。

⑥这句说:天地间还存在有肝胆相照的人。

⑦阅:经历。鬓华:鬓发花白。华,同"花",这句说:经历江山(指国家)的兴衰变化,不觉两鬓已经花白。(在文中也可译为“见证”,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⑧讯:问讯。

⑨逐客:这里指作者已流落在外,就象被放逐一样。

译文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心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

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

我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

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是一个亡国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

诗词鉴赏这是一首赠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诗中"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此诗风格:沉郁悲怆,深沉凝重。(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