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观
刘大观(1753~1834),字正孚,号松岚,山东临清州邱县(今属河北)人。乾嘉时期著名文人,为官有政声。著有《玉磬山房诗集》十三卷,《文集》四卷。其生平事迹,坊间诸书或有讹阙,故缀此小文。
据民国六年刘青溪等续纂之《邱县刘氏族谱》卷一,刘大观一世祖彦实,明初由山东莱州府潍县徙东昌府邱县,为迁邱始祖。二世至十一世祖,依次为刚、庆、宪、三聘、韶、嘉祯、尔浚、中鳌、世宠、若敞。高祖秉义,例贡生。祖士缙,雍正十三年拔贡,知贵州天柱、四川荣经等县事。父曰燮,监生,广东新会、安徽休宁县丞,安徽桐城、泾县知县。兄大程,弟大夏、大均、大雅,五人皆同父异母。大均于道光二年至四年任直隶遵化州丰润令。
刘大观一生,大致可划为五个时期。(一)出仕之前。据民国《邱县刘氏族谱》卷四,刘大观生于乾隆十八年四月初五日(1753年5月7日)戌时。其二十六岁前,乃里居读书应举时期。可识者,二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母姚氏卒。二十七年,游粤东。三十六年,客吴门。四十二年,受知于山东学政钱载,为拔贡生。(二)初宰粤西。四十三年(1778)五月,廷试列一等,拣发广西以知县试用。署柳州府融县令,补桂林府永福令。尝署柳州府首县马平令、象州知州、平乐府贺县令。四十八年秋,调补镇安府首县天保令。五十三年,尝摄府篆。五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继母陈氏卒,是冬丁忧离职。五十七年三月二十日,父曰燮卒。浪游江浙。(三)继牧宁远。乾隆五十九年(1794)服阕,冬抵沈阳,旋署盛京附郭承德令。六十年五月,补开原令。嘉庆元年(1796)春,升宁远知州。六年,遵工赈例,捐升道员。八年,离任候选,冬客扬州。九年,遵衡工例,加捐过班;游江浙。十年十二月,以道员分发湖北,具折请训,补授山西河东兵备道。(四)观察河东。嘉庆十一年(1806)二月初二日,接河东道印,旋兼管晋、陕、豫三省盐务。同年九月十八日,署山西布政使,十一月回原任。十四年冬,再署山西布政使。十五年正月,上疏劾前任山西巡抚初彭龄。二月二十六日,嘉庆帝降谕:初彭龄以四品京官补用,刘大观照部议革职。十六年三月,迎銮五台山,赏通判衔。(五)退居怀庆。嘉庆十六年五月,携家客河南怀庆府城。十八年,掌怀庆府覃怀书院讲席;应怀庆府济源令何荇芳请,主纂《济源县志》。据其覃怀书院弟子李棠阶《李文清公日记》道光十四年五月初一日条,刘大观卒于道光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1834年5月1日),享年八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