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宅村
1、新昌县双彩乡上宅村上宅村位于新昌县南部回山镇、双彩乡。

上宅村“九架”位于双彩乡上下宅村上宅自然村村中心段,始建于清代中期,坐北朝南。
“九架”据调查为当地族人红白两事所用之场所。建筑面阔三间,明间构架抬梁式,五架抬梁外带两单步,九檩用六柱,抬梁施瓜柱,鹰嘴喙梁。山面穿斗式分心前后双步外带两单步,九檩用七柱,中心双步梁下有穿枋三道。下金檩,廊檩及后檐檩,设有一斗六升造斗拱承托。总体青瓦屋面硬山顶。
2、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永和镇上宅村【地名含义】
据传古时村西临“象湖”,又周围均系沼泽地,故曾雅称“象泽”,与“上宅”方言谐音,后即称为上宅村。别称象泽村。
【历史沿革】
明、清属泉州府南门外十二都,民国33年(1944年)属康乐乡象蔺保;建国后,1956年属栖梧区古宅乡;1961年属永和公社上宅大队,1984年改永和镇上宅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上宅村系晋江市永和镇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晋江市中部,是社马公路与大深公路交叉处以西区域,东南与马坪村为邻,西北与大山后村以山为界,现在村东南与西北全部被规划为五里园区,全村土地面积被征用65%以上。
【村落与民居】
村域面积9平方公里,设立村工业区,管辖十一个村民小组,户数751户,人口3235人。
【历史人文】
上宅村统姓杨,原都份十二都,都宫位于溪边村后。明永乐年间,安平露霞王,觉得都址是风水宝地,凭势与民争执,废都立墓,上宅村杨诚齎,不畏强暴,为民上京,忍受酷刑申辩,险遭殉躯,辨明真相,赦诚齎无罪,免受剿都,并授“都世室”名匾高悬。刑部逝世后,其为国护民,都民敬仰。建情恩堂恭塑神像,永奉香火,历至于今,五百余年。
【村容村貌】
上宅村党支部在老一辈村干部的领导下,政绩斐然,老支部杨新借曾赴福建省受魏金水颁发“先进支部“表彰,后来历届村干部不辱使命,继往开来,曾被泉州市授予“文明村”、晋江市委授予“1999年实现宽裕型小康村”、晋江市委授予“2000-2001年移风易俗先进村”、2001至2003年连续三年被晋江市计生协会评为“合格村(居)计生协会”、2004年被评为晋江市“一流村(居)计生协会”。
【交通运输与物产经济】
大深公路从村南与工业区穿过,北面五里园区与村紧邻,通过园区大道直通社马公路,村中硬化水泥路四通八达,造就了村民依路建厂的有利条件。全村75%的家庭以塑料分类、塑料加工、布料批零为副业,创造了宽裕型小康村。
【纪念地、名胜古迹】
为都民清明诉辩的杨诚,是我们世代敬仰的祖先,村后就是诚齎公墓,村中有供奉刑部和当境清水岩祖师公的情思堂,有木本水源的杨氏宗祠,这些久经风雨沧桑的殿堂,现在已重修得富丽辉煌。
【文化公共设施、企事业单位】
辖区内有村老年活动中心,设有图书室、乒乓球室、健身、气排球、门球场等,有2003年后连续兴建的原象峰小学,现代化的教学楼、教师宿舍楼。
上宅村各群团组织在村支部、村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还在村企业中设立新 支部和新 支部两个非公企业支部。[1]
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上宅村上宅村地处萧江镇和苍南县沪山镇交界处,全村270户,共1020人,耕地面积566亩,年集体经济总收入5000元,人均年收入6832元。建设目标:建平安村、民主管理示范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在村办公楼边建一个生态公厕,抓好环境整治,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改变村容村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