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效应
一、基本描述“巴南效应”(Barnum effect):心理学概念,如果有一段关于性格特质的描述,而这段描述模糊并倾向于正面,可以用来形容每个人,那么每个人都会以为这是在描述自己的性格。
二、主要应用占卜术、星相学、刑侦学
三、案例当“巴南效应”被应用在占卜术、星相学的时候,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却将“巴南效应”用在了办案上。这位检察官就是九里区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科科长杨李忠,一个擅长与嫌疑人打心理战的“弈者”。
1994年,杨李忠考入九里区检察院反贪局,2007年开始任侦查一科科长。15年的侦查经验为他快速选择战术、突破案件奠定了基础。2006年,杨李忠去省院参加了一次业务培训。培训中有关“巴南效应”的心理学内容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回院后,他便接手了一起贪污案,没想到“巴南效应”刚好发挥了作用。
2006年,九里区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说某矿行政科科长董某指使会计做假账贪污公款。接到线索后,杨李忠和同事迅速展开了初查。当他们来到某矿进行调查时,会计刘某慌张的神色立即引起了杨李忠的注意。凭着多年来查办会计职务犯罪积累的经验,杨李忠怀疑刘某极有可能利用职务便利贪污经手款项,于是决定“打草惊蛇”,与刘某正面接触。虽然没有任何证据,院领导还是同意了杨李忠的想法。
通过进一步调查,杨李忠了解到,刘某在工作中一向本分,而且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大学,家庭经济有些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杨李忠首先对刘某进行了政策教育和亲情感召。谈话时,刘某似有所动,低头不语。接着,杨李忠开始进行推理假设,和对方唠起了“家常”。为了达到情感上的认同,杨李忠特地用了第一人称:“如果我是单位的现金会计,无论是领导安排还是个人做假账,只要做了假账,就一定会留下抹不去的痕迹;如果我做了假账,又和别人分了钱,就一定会留下书证,也一定会有人证;如果通过做假账套取现金,或者将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那么检察机关很容易查到……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我只有如实交代自己的问题才能争取主动,减轻对自己的处罚。”
一个个假设的情景开始在刘某心里发生化学反应,他渐渐由最初的低头不语,变得有些躁动不安,最后终于招架不住了。谈话虽然只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但在环环相扣的“证据”面前,刘某陆续交代了自己在任职期间,伙同马某(另案处理)模仿他人笔迹私分职工工资、抚恤金10余万元,以及与董某(另案处理)做假账侵吞公款3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当天,检察人员根据刘某供述,从其家中搜出赃款20余万元,其他涉案人员也相继落网。
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意外”地突破刘某,院领导和其他侦查人员感到很惊讶。杨李忠神秘地一笑:“是‘巴南效应’在刘某身上起作用了。”而分管反贪工作的院领导却认为,如果没有平时的办案积累和学习钻研,“巴南效应”也很难起作用,要想“意外”突破,更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