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又称为质化研究或定性研究。
随着心理学界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本土化运动的发展,定性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形成,主张采用自我参照的现实性来代替客观的现实性;他们引用新物理学派的观点来否定因果律,认为人们的观察方式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观察的结果,提出有必要重新考虑因果决定论的普遍性和预测性;他们重视人的高级心理,提倡用历史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人的思维、创造性、人际关系、共存意识等高级心理进行多信息源的综合性研究,使心理学真正成为指导人发展的实用科学。同时期,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也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创构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常常受到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心理学许多问题的研究也必须扎根于本土。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重新对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发掘和充实,形成了新型的定性研究——质的研究方法。
国内的陈向明将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国外学者费舍(Fischer)认为“质化的心理学研究探讨的是性质,即人的经验和行动的独特的、本质的特征。质化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解释的和描述性的努力。它从特定情景中的参与者的角度来理解和描绘人的经验和行为。”
质的研究的特性1.自然性即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质的研究对研究的情境不进行操纵或干预,它运用各种办法去收集与现场自然发生事件(即研究对象)相关联的一切资料,然后从其中的关系结构中去发现事件发生的缘由和意义。在研究者的眼中,现场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是重要的,都可能是一条线索,有助于更广泛地了解所研究的对象。现代录音、摄像技术的进步又使质的研究较传统的定性研究更趋于客观和现实。2.描述性即以丰富的资料来描述心理现象和过程。质的研究依靠的是文字或图片的描述。研究中收集到的资料,诸如现场记录、访谈记录、官方文件、私人文件、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都是描述性资料,结果的呈现也是以文字来表述。3.解释性即以了解研究对象自己的观点为目的。质的研究以解释为己任,它不期望寻找到普遍规律,而求再现所研究心理现象的实质;努力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作任何价值判断。4.互动性即正视研究者对研究的主观影响。质的研究不回避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心理上的互动,并且主动地将研究者本人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认为研究者的个人特征,如研究动机、角色意识、个人经历、视角等,不仅会对研究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以对研究的可靠性作出判断。它强调研究者对这一类的研究背景材料要进行反省,有清醒的认识,并写入研究报告中。因此,80年代以前的定性研究报告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形式,以确保报道角度的客观性,而近年来用第一人称撰写的研究报告越来越多。5.动态性即研究过程是开放、变化的。质的研究逐步发展出了一套操作方法和检验手段,其研究过程包括:确定研究现象、提出研究目的、了解研究背景、构建概念框架、抽样、收集材料、分析材料、作出结论、建立理论、检验效度和推广度、撰写报告。这些步骤在形式上与定量研究的相似,但其运行顺序、所含内容、操作手段都不尽相同。在质的研究中,以上这些环节是彼此重叠、互相渗透、循环往复的,它要求研究者是具有弹性、易适应的人,能根据现场的情况积极调整研究程序,包括研究方向和焦点。因此质的研究方法是不完全规则的,不可标准化的。
质的研究的方法1.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质的研究开展的最初计划。质的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通常情况下对研究情境不进行操纵和干预,这就使研究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自动性,为了与量化研究设计相区别,研究者称这种设计为工作设计,也有称其为发展设计。质的研究设计根据学科的不同有不同的设计类型,R.Tesch 统计有20多种类型,其主要定向有社会学定向、人类学(或称人种学)定向、心理学定向、政治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定向。Creswell认为所有的质的研究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确定研究的范围;界定和不断重新界定研究的问题;确定分析的单元;采用不同的收集资料的方法;确定分类方式、编码方式、表达方式。2.问题的选择质的研究适合于哪些问题的研究呢?或者说质的研究选择的问题有哪些特别呢?Bogdan等人认为质的研究适合于研究:(1)不成熟的概念,这些概念明显地缺乏理论基础,且前人尚未研究的概念;(2)一些理论的内涵是不精确的、不适合的,带有偏见的甚至是错误的;(3)为发展理论需要探索的和描述的现象;(4) 事物的性质不适宜量化。Hudeson从六个方面总结了质化研究问题的特点:(1)被研究的问题是不熟悉的;(2)被研究问题是探索性的问题,其相关的概 念与变量对研究者来说并不清楚;(3)被研究的问题属于深层的探索性问题,且研究问题有模糊广泛的背景;(4)探求研究问题的意义比数量更为重要;(5) 研究的问题是意外的发现或突然地降临;(6)研究的问题属于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现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的研究所选择的问题具有特殊性、意外性、模糊 性、意义性、陌生性、深层性等特点。3.资料收集质化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访谈(Interviews)、档案分析(Documents)、视听材料(Audiovisual materials)分析四种主要手段。质的研究所用的观察不同于量化研究的客观观察(Objectiveobservation),一般采取的是参与观察或半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在一起活动、生活、在相互接触中倾听、观看其言行方式和内容。质的研究的访谈一般是无结构的开放式深度访谈,就方式而言可采用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face-to-face)、电话访谈和焦点访谈(Focus interview),也称群体访谈(Group interview),质的研究访谈要求访谈者了解被访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思维方式,给被访问者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余地,并按照被访者的思路、交往方式、语言表达习惯来讨论问题。档案收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档案收集是指相关的报纸、杂志、会议记录、政府公文、个人书信等文字材料的收集;广义的档案收集除前述外还包括视听影像资料的收集。视听资料收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手段,由于摄影、摄像技术的普及,视听资料日渐丰富;视听资料的直观性、信息含量的丰富性是文字资料所无法比拟的;随着影视人类学、影视心理学的兴起,视听资料收集越来越受到质化研究的重视。不管是以何种方法收集资料,都必须做记录,记录的方式可分为描述记录(Descriptive notes)、反映记录(Reflective notes)、观察记录(Observational notes),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记录方式是同一次记录中的不同侧面,而不是若干种独立记录方法。4.资料的整理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档、编码、分类、归纳分析。通常的做法是将现场记录或备忘录写在资料分析卡片上,对卡片进行归档编码。随着质的研究的逐步成熟,目前上述分析都备有“质化分析软件包”,简称“QTSP”,这就大大方便了分析研究者,提高了分析效率。编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轴心式编码(Axialcoding)、选择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开放式编码要求研究者排除个人偏见和原有的理论定势,将所有的材料按其本身的属性、主题进行编码;轴心式编码要求以主题、类别、语义间的关系或关联来进行编码;选择式编码要求研究者选择一个统一的主题,在统一的主题框架下进行编码。分类就是将资料卡片上背景化的每一个有意义的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甚至几段话)归入相应的主题。这些分类的主题主要有三个层次即核心主题(Central themes)、情境主题(Situated themes)、概括主题(General themes)。核心主题一般是一个单一话语的陈述式表达,情境主题由几个相关的核心主题整合成意义表达式或情境表达式,概括主题则由若干个情境主题整合而成,以反映或表达问题的实质。质的研究资料的分析一般采取由现象逐步抽象到概念的归纳分析而不是演绎分析。归纳分析最常采用的是漏斗法和修饰分析法。漏斗法就是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明确分析的目标,逐步筛选资料,使资料集中在反映特殊现象的一个狭小的范围,经分析特殊现象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修饰分析法则是从关涉特殊问题的资料开始,以说明或涵盖某一模式,继续扩大分析资料的范围,看这些资料是否也符合这一模式,将不符合资料的模式部分进行修改,再用于分析更广泛的资料,最终获得一个综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对研究现象有广泛的解释力。质化研究资料分析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范围分析(Domain analysis)、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主题分析(Thematic analysis)、类别分析(Categorical analysis)、叙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等。5.成果表达质的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质的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叙述是质的研究报告的关键,克瑞斯韦尔将报告的叙述分为两个水平:在微观水平,要变化引述的方式,以矩阵方式呈现文本信息,所有分类名应来自收集资料,要以独特的方式标识引用信息,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收集资料,将引述与解释交融在一起,要描述双方的交谈,要善用修辞手法(Creswell,1994);在宏观水平尽可能用不同的叙述方法(如 VanMaanen的叙述方法):(1)现实故事(Realist tale)法即尽可能真实再现当事人的具体观点,并用当事人的语言来加以描述;(2)坦白故事(Confessional tale)法即坦诚介绍自己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反省;(3)印象故事(Impressionist tale)法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和当事人的行为、情绪反应;(4)批判故事(Critical tale)法从当事人所在的文化背景中对研究结果进行检讨、思考;(5)规范故事(Formal tale)法即用研究结果检验某一理论模式或研究者的某种构念。6.研究结果的评估早期的质的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质的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Trust worthiness)”“真实度(Authenticity)”以有别于“Validity”“Reliabity”。有的学者则认为质的研究可以使用外部效度、内部效度、信度这些概念,但不能采用量化研究中这些概念的定义、分类和评估方法。著名方法学者马克斯韦尔(Maxwell)就发展了一套评估质的研究效度的分类指标体系。他把质的研究效度分为描述效度(Descriptive Validity)、解释效度(Interpretive Validity)、理论效度(Theoretical Validity)、评价效度(Evaluative Validity)、推广效度(Generalizational Valid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