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电视台
光辉历史
黔江电视台筹建于1991年,1992年7月18日正式开播,为原四川省黔江地区台,有两个自办电视节目频道,随着行政体制调整,现为黔江区电视台,是重庆市渝东南片区最大的地区级电视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区逐年增加对广电事业的投入。从1992年开始,区财政每年增拨专款48万用于配套电视采编录播设备。到目前,全区建立了30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建有中心发射台2座,微波站1座,电视有效覆盖率为85%,建设了光纤有线电视工程,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万余户。
经过1998、1999和2002年三次节目改版,现频道定位准确,栏目设置科学,节目包装精制,观众口碑看好。目前开有《黔江新闻》、《晚间播报》、《吊脚楼》、《话题》、《经济生活》和《政协委员之窗》等近10个固定栏目,电视信号通过开路发射、闭路传输、微波传送可覆盖黔江区及毗邻石柱、彭水、酉阳、秀山五县和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周边,观众近五百万。
本台现状
黔江电视台于2002年定为全额拨款的副处级事业单位(黔江府[2002]3号),人员编制45人,现从业人数40人,有演播厅1个、专业人员32人,其中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7人。拥有以非线性编辑系统为中心,以BetacamSP及DVCAM格式为龙头的采、编、播、发设备十余套。其硬件配置、技术力量、节目质量均居重庆市及周边省、地级电视台前列。其中建成非线性编辑生产线两条,数字摄像机12台;现拥有固定资产1450万元。
台标形象
1991年黔江电视台建台以后,于1993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台标标识
黔江电视台,在社会寄来的1000多件作品当中选出了几件优秀的作品,经综合评定,采用了这款由英文字母“QJTV”与汉字“黔江电视台”组合而成的图形
编制情况
根据区编制办(黔编发[2001]41号)、(黔府办发[2001]120号)、(黔编发[2001]52号)等文核定,黔江电视台原为副处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为38名,其中职员职数9名(包括台领导职数3名,部室主任6名。),专业技术人员26名,工勤人员3名。
目前电视台设“五部一室”,即总编室、新闻部、播音部(原专题部)、制作部、经济部、技播部。
总编室
总编室设岗5人,其中,主任1人[四级职员(副)];工勤人员4名。
总编室是负责行政管理协调与服务的综合性职能部门。从宏观上进行宣传工作的规划与协调,组织实施。督办台长和台委会所做出的各项决策。主要具体业务有:负责全台节目、栏目的设置、改版与质量、大型活动的综合规划;整套节目的编串、预告、审查;自办节目与史料档案管理;
制定全台管理工作目标和实施考核、考评工作;负责各项办公室相关工作。牵头做好外宣、创优节目评选;协助办好新闻、文艺类栏目、节目。
新闻部
新闻部设岗12人,其中,主任1人[四级职员(副)];专业技术人员11人。
主要负责把握舆论导向,制定每个时期的宣传采访计划,完成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采访、编辑任务。组织采编上送新闻和创优;协助办好其它栏目;管理所属摄录设备。
播音部
播音部(原专题部)5人,其中,主任1人[四级职员(副)];专业技术人员4人。
负责各类栏目、节目、广告以及各类电视片的播音主持,各类文艺活动的策划、编导、撰写及各类栏目之相关责任工作。
制作部
制作部设岗5人,其中,主任1人[四级职员(副)];专业技术人员4人。
制作部主要承担全台各类节目的后期制作任务,包括特技动画、栏目包装、口播录像和广告串编等。定期收集史料规范存档,负责演播厅的管理和现场直播、录制相关技术;制作设备保管。
经济部
经济部设岗5人:其中,主任1人[四级职员(副)];专业技术人员4人。
负责全台所有频道的广告承办、审核、编排以及相关监督;按有关法规规定对广告、点播以及文艺片购进等所有创收项目进行审查把关;承担经济类栏目一组。
技播部
技播部设岗5人,其中主任1人[四级职员(副)];专业技术人员4人。
负责全台技术规划、改造、实施及节目技术指标监督;各栏目、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摄、录、编、发等设备的规划、安装、维护,设备使用培训等技术、播出工作;负责播出设备保管,现场直播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