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蒙古褶皱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南蒙古褶皱带(South Mongolia fold belt)是蒙古国南部的复合褶皱带,其北界为延展于北纬46°~48°,长达2000千米向南突出的中蒙构造线。褶皱带自北而南可分为三个带:南蒙古海西褶皱带、南蒙古微地块带和南蒙古印支褶皱带。南蒙古海西褶皱带南北宽约230千米。20世纪70年代初,这里发现了时代为志留纪—早泥盆世的蛇绿岩带以及相伴生的岛弧火山、沉积岩系等,确认了洋壳俯冲、陆—陆碰撞的板块构造演化,并认为南蒙古海西古洋在晚志留—早泥盆世张开,至晚泥盆世开始萎缩,早石炭世晚期闭合。南蒙古微地块发育有前寒武纪基底岩系,其延伸方向呈东西向。在中蒙边界的中段(索伦山—二连浩特一带),是中生代早期的南蒙印支褶皱带,但因该褶皱带跨越中、蒙两国,尚无系统的对比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