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村
1、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团结村团结村地处辽宁省抚顺市东北部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东邻前进村,南接下房子村,西界西堡村,北连后堡村。行政区域面积2.296亩,280户居民,农户254户,非农26户,人口989人,农业人口911人,非农人口78人,劳动力355人,其中男劳力205人,女劳力150人,人均年收入2,954元。
区域内最低温度-22.1℃,最高气温29℃,年平均气温5.9℃,年较差51.1℃,日照2,164.4小时,降雨量650.9毫米,无霜期146天,终霜期5月4日—5月8日,初霜期至9月21日—9月24日,4—10月最低气温0.50C,最高气温18.2℃,平均气温9.4℃,年较差17.7℃,日照1336.2小时,降雨量595毫米。
全村总种植面积2,655亩,总产量1637吨,总产值168万元。土壤以耕型砾石积综壤、耕型深砂质壤质草甸土、壤质深砂底草甸土田、耕型砾石坡积棕壤为主,耕地等级三级一等—七级七等。区域内工程水量0.06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70亩。
农机总动力128.84千瓦,其中拖拉机拥有量8台,总动力70.56千瓦,机引农具5台,可机械作业面积1200亩,机械作业面积500亩,主要生产环节(耕、种、收)平均机械化程度33.3%,其中机耕整地400亩,机械化程度8.3%,机播、机插100亩,主要生产环节平均机械化水平13.9%。畜牧业总饲养量700头、只,从事农事劳役的大牲畜20头,产品量9吨,产值40万元,其中:牛100头,产量3吨,产值20万元,羊500头,产量1吨,产值15万元,猪100头,产量5吨,产值5万元。
区域内有林地总面积1,418亩,森林覆盖率65.5%,黑色路面总里程3公里。
2、山东青岛市胶南市理务关镇团结村位于理务关镇人民政府驻地北6公里处、吉利河水库西岸,地处丘陵。村域东西1.9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7亩,林地541亩,开发生态园区230亩。团结村交通便利,北与向阳村南接壤,南与新建村相接,西与诸城市桃园乡南王家夼村接壤,双理路沿村西连接诸城、胶南、青岛等地。
据传,明初张、戈庄两姓从江苏海州荡芦村迁至今村址东1公里处立村,取名张戈庄。因1971年兴建吉利河水库,部分居民与原兰上村部分居民迁此立村,以嘉言取名团结。现有120户,人口360人,除徐姓居民外,尚有闫姓、周姓、吴姓、宋姓、王姓、曲姓、刘姓、张姓、崔姓、李姓、袁姓、赵姓、杨姓、曹姓、丁姓、初姓等居民。
团结村历史上以农为主,因土地薄、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方式原始。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行各业进展很快,主要从事畜牧业养殖、副业加工、手工业等。2002年,成方连片发展林业540亩,壮大了集体经济。发挥本村的资源优势,引进客户在吉利河西岸开发230亩,建设一处精品茶园。在2004年,居民纯收人均4050元。
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康美镇团结村团结村位于南安市东北部,东与青山村相临,西与美林交界,南连东溪北畔,北与省新镇一山相隔。南洪公路贯穿全村,离泉州市区25公里,距南安市区8公里。
村委会设在桔塘。有竹林、桔塘、金树头、对面、下谢、仓口、后畲、湖宅、潘厝口等9个自然村。全村面积10平方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村民1441户5309人 。
团结村解放前为湖西乡,解放后为玉叶乡。1961年分为村口、湖西、桔塘3个大队,1965年再次合并为团结大队,有“团结协力建设新农村”之意。1984年为康美乡团结村委会,1988年为康美镇团结村委会。
团结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村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贯穿团结村的2公里的南洪公路两边商住楼林立,热闹非凡。
团结村现有民办企业50多家,其中康美纺织漂染厂、南安创新鞋业为主要龙头企业,是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正在建设中的团结工业项目小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方便的交通吸引了许多企业入住,成为振兴全村经济的主动力。
团结村所属的团结小学校园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70平方米,是康美镇一所办学效益高效,教学质量优异的基层重点校。[1]
4、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城厢镇团结村在城厢镇政府驻地西北5.1公里处。四面环山,山坳较多,故原称九垵。1958年九垵、码头、霞宝3个村合并为一个生产大队,称为团结,意为三个村必须团结。队址设九垵,1961年3个村各自析出,九垵仍沿用团结地名至今。村委会设在九垵,辖8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陈、谢姓。[2]
5、湖北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团结村团结村位于还地桥镇东南部,东与罗家桥两塘为邻,南与南石接壤,西与郭桥相连,北与松山毗邻。耕地面积2011.2亩,水田1653.85亩,旱地357.35亩,水产养殖面积100亩,总人口2081人,其中男1061人,女1020人。1998年村办公楼建成;2000年和2004年荣获大冶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党组织。自然村:田子文、成家湾、华家庄(田)、田家畈、吴世泉、黄福吾、张铁嘴、田牛车、李兴裕、华湾。
6、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大陈镇团结村团结村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东北部。距城区17公里。四周群山环抱,秀水回流,雨量充沛,气候宜人。东与楂林镇春林村接壤,南邻苏溪镇西张村,村后隔山与丁店村相依,西距大陈镇人民政府驻地大陈村1公里,北靠后畈村。村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亩。1992年有300户,898人,常住的外来打工人员250余人。团结村曾多次被评为义乌县、金华地区行署先进单位。1984年被义乌县评为首批文明村之一,村党支部被中共金华地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团结村历史悠久。1963年至1971年间,曾在北山脚、牛头山、小燕窝发现寺庙遗址3处,有八角井、香案、石板道、古瓷碗等遗址文物出土。南宋年间,先后有金、杜二姓辗转来到这块南依大陈江、北临鸽溪的江边上安家生息,围堤垦田,取村名为上、下宣亩。南宋时,东阳陈道隆、陈道兴兄弟逃荒到龙溪(今大陈)花园后落户,后繁衍分居到附近36个村落。王聚堂、长渡村、三里六的吴姓先后迁入上宣亩村落户。清乾隆年间,金姓外出谋生增多,杜姓青壮年男子则充军戍边,致使金、杜二姓家族成了寡妇孤儿。后金姓迁往楂林镇婆姆村,杜姓迁往大陈镇木椟村,下宣亩村从此荒无人烟,1968年旧址被开垦还田。上宣亩村,民国时改为上仙姆村。相传团结村落地势平坦,风光旖旎,土地肥沃,有置身仙境之感,故改此名。清属龙祈乡第十都。50年代初属大陈乡。1955年成立四联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由于个别富裕初级社不愿加入高级社,遂改名为团结村。1958年属大陈人民公社。1983年属大陈乡。1987年属大陈镇。团结村下分8个村民小组。
团结村地处浙赣铁路沿线,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团结、大陈一带成为抗日革命根据地、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坚勇大队活动地域,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面前敢于反抗斗争。村民陈烈、陈溪海等参加坚勇大队,积极宣传抗日,捐粮捐款,支援抗日。是义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村之一。
团结村俗有晴三年,狗可娶亲之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水稻、玉米、豆类、蚕桑以及糖、梨、杏、梅。梅树是团结村的村花果木。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全村鸟语花香,气象尤新。由于千百年的沧桑变迁,形成良田底下是沙丘,沙滩下面有良田的独特地貌。1949年前,由于江阔无堤,水灾频繁,毁良田、淹民房,灾年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度日艰难。1949年后,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筑堰4处,引水自流灌溉。1964年以来,县(市)水利部门多次拨专款,修筑长2公里、高3米的防洪大堤,改造滩田150亩,搬掉残塍2条。1973年拆除占地23亩的下桑园古墓群,作为科技试验田。1984年增设农用电线2000米。1991年建装机容量30千瓦 时农用电力抽水机埠3处。1991年底,村投资5.7万元,兴修八仕堰。自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支部、村委会加强农业生产服务,对水稻育秧、水利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实行专人一条龙免费服务。1984年粮食产量突破600吨,人均粮食名列大陈镇前茅。
早年村边曾有下仙姆江埠(小码头),水路可通往诸暨、萧山等地。村内有生猪行、火腿行、食盐行、蚕丝行等,农特产品经销外地。1958年义乌县商业局在村内办起全县第一家石灰厂和水泥厂。并先后办起粮食加工厂、自来水工程等。1979年,村民陈有兴率先创办团结毛线加工厂,产品销往东阳、兰溪、浦江等地。次年改办团结服装厂,产品远销北京、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年产值达50多万元,1984年达120多万元。玉晴牌商标产品,走俏10多个省市。至1992年有集体、私营、个体服装厂27家、绣花厂2家,服装业固定资产达700万元。有工业用高速平缝机200多台、电动缝纫机500多台、电脑绣花机2台、电动绣花机25台。
1992年8月,村区杭金公路两侧被列为大陈镇团结工业小区。现已在小区设有饭店旅馆、停车场4处,汽车加油站1处。有15家产值达5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小区建造厂房。
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850万元,人均收入3000元。全村80%的劳力成为服装厂的工人,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力的出路问题。
工业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原来的旧房已无法满足扩厂和生活的更高要求。80年代中期后,先后建成3~7层的楼房33幢,1992年人均住房面积是1970年的2倍。1991年村里集资5万元,对全村大小道路进行改造,全部铺设5~7米宽的水泥路,5吨以下汽车可在村中通行。
团结村历来尊教重文。民国初年,曾在宗祠厅设立小学,并拨出公田10余亩作为学校开支来源。至40年代末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0余人,中专学历的2人。1963年以水泥厂旧址扩建为校舍,有2个班,2名教师,80余名学生。1968年校舍又加以改建。1992年12月,村拨款50余万元,新建教学大楼,增设6个班级,成为义乌市一流的小学校舍。1992年幼儿入托率、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为100%。村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0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20人。1991年建立村老年协会,并配备活动场所和设备。1992年全村拥有彩电25台,黑白电视机240台,录音机80台。
团结村自然景色秀丽,风物尤众。传说明朝时有一道士云游到此,在丛林深处石崖下隐居修道,取了一个与道家相关的山名--道银山。以后和尚、道士慕名纷至沓来,上宣亩成为佛道圣地。相传明朝国师刘伯温下江南时,路经村前乌龙山,看见此山有乌龙把关、八龙抢珠(八龙坑)之形,隐约有霸王之气,大为震惊,担心皇权受到侵犯,遂令地方官斩断乌龙龙脉(现乌山)。山垅中遗有当年斩乌龙的卵石街(1967年毁于抗旱开渠工程)。村东面有劲牛朝阳(牛头山)、西阳夕照(西阳山)等景点,各具神韵。
7、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松华乡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盘龙区松华乡,地处松华乡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9.8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区30公里。东邻小河,南邻龙泉,西邻大哨,北邻 嵩明。辖团结、雷打石、对面坡等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07户,有乡村人口1591人,其中农业人口1580人,劳动力85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34人。全村国土面积17.6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976毫米,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985.3亩,人均耕地1.23 亩,林地19984.5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85.3亩(其中:地1985.3亩),人均耕地1.23亩,主要种植 小麦、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9984.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53.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2亩,主要种植桃、梨、板栗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4430.2亩。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84.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8.7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 蔬菜、烤烟 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84.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8.7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 蔬菜、烤烟 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产业。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在校学生105人,距离乡中学9.8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3人,其中小学生105人,中学生88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2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8、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勐卯镇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瑞丽市勐卯镇,地处勐卯镇东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0.3公里,到镇政府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区2公里。东邻姐勒村,南邻姐告开发区,西邻姐东村委会 ,北邻姐岗村委会 。辖弄恩 、双卯、金坎、项赛等1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14户,有乡村人口6343人,其中农业人口 6230人,劳动力411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618人。
全村国土面积4.01平方公里,海拔762米,年平均气温 22 ℃,年降雨量1195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874亩,人均耕地0.62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6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交通运输为主。
9、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昔马镇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盈江县昔马镇,地处昔马镇南边,距昔马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昔马镇政府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6公里。东邻太平镇龙盆村,南邻铜壁关乡三合村,西邻那邦镇街道村,北邻昔马镇胜利村。辖黄伞坡、蚌林、大寨等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80户,有乡村人口1913人,其中农业人口1845人,劳动力100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82人。
全村国土面积48.46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3,75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洋芋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6,051亩,人均耕地3.2亩,林地38,252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10、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大屯镇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个旧县市大屯镇,地处蒙自县西边,距大屯乡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市区25 公里。东邻蒙自县,南邻云锡大屯选厂 ,西邻大屯村委会 ,北邻大屯海 。辖团山上村 、团山下村等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94 户,有乡村人口3684 人,其中农业人口3684 人,劳动力2828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25 人。
全村国土面积7.86 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18-20 ℃,年降水量700-9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5245 亩,人均耕地1.42亩,林地6102 亩。
11、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漠沙镇团结村团结村委会是新平县漠沙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漠沙镇西南面,距漠沙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新平县城64公里。东面邻曼竜,南面邻仁和,西面邻鱼塘,北面邻龙河。辖小新寨、马龙河、新党、下茅草房、上茅草房、马龙新寨、芭蕉树、丙尖、那招、下曼孔、下芒木树、上芒木树共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83户,共1592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579人,劳动力1140人。
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808.5公顷,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5℃,适合种植甘蔗、水稻、香蕉、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552亩,林地884.4亩,人均耕地0.98亩,共有经济林果地481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为主,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0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0元。
12、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团结村该村委会隶属屏边县白河乡,地处白河乡东边,距白河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到乡道路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县53公里。东邻坡头、胜利,南邻桐子、热水,西邻腊哈,北邻放阳。辖竹棚寨、汤东、四寨等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18户,有乡村人口1566人,其中农业人口1566人,劳动力9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20人。
全村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海拔830米,年平均气温18.5℃,年降水量158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323.93亩,人均耕地1.5亩,林地7194.5 亩。
13、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老集寨乡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金平县老集寨乡,地处 老集寨乡东边,距 老集寨乡政府所在地27 公里,到老集寨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148公里。东邻老勐河 ,南邻坪寨村委会 ,西邻大竹棚村委会 ,北邻马撒斯村委会 。辖岩头、上牛场、下牛场、上茅山、下茅山、曼拉等3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291户,有乡村人口5708人,其中农业人口5708人,劳动力381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813人。
全村国土面积69.82平方公里,海拔1410米,年平均气温13-21℃,年降水量1500-19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木薯、花生、豆类 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7661.33亩,人均耕地1.34 亩,林地15570.9 亩。
14、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乡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马关县(市、区) 古林箐乡 (镇),地处 乡(镇) 边,距 乡(镇)政府所在地11 公里,到乡(镇)道路为 路,交通方便(不方便),距县(市、区) 公里。东邻 ,南邻 ,西邻 ,北邻 。辖等20 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 22.68 平方公里,海拔1250 米,年平均气温 21 ℃,年降水量1300 毫米,适合种植 香蕉、草果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4394 亩,林地 23650 亩。
15、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团结村团结行政村属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地处磨黑镇北边,距磨黑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镇道路为 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36公里。东邻芭蕉林村,南邻庆明村,西邻宁洱镇宽宏村,北邻德安乡恩永村。辖松丫、马道子、大黑树等2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69户,有乡村人口3017人,其中农业人口 3017 人,劳动力 189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81人。
全村国土面积83.07平方公里,海拔1080米,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1500毫米,适合种植茶叶、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3909 亩,人均耕地1.3亩,林地115819.95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790.3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为主。
16、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属独立的行政村。地处 乡(镇)北边,距乡(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路况差,距县64公里。辖彭家、石家 、蚌东等2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71户,有乡村人口4154人,其中农业人口4154人,劳动力299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710人。全村国土面积56.43平方公里,海拔1085米,年平均气温20.6 ℃,年降水量1200 毫米,适合种植 粮食、甘蔗、果蔬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0124亩,人均耕地2.44亩,林地73445.3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539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养殖业、松脂等为主。
17、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西山乡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洱源县西山乡,地处西山乡东边,距 西山乡政府所在地75.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95公里。东邻炼铁长邑,南邻漾濞,西邻云龙,北邻西山六坪。辖红丰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457户,有乡村人口1727人,其中农业人口1727人,劳动力148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60人。
全村国土面积57.26平方公里,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气温12.50 ℃,年降水量1,000.00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核桃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3,777.00亩,人均耕地 2.2 亩,林地 52,050.72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2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5.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农业、畜牧业、经果业为主。
18、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牛街乡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弥渡县牛街乡,地处牛街乡南边,距牛街乡政府所在地17 公里,到牛街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78公里。东邻牛街村委会,南邻南华县,西邻木掌村委会,北邻南涧县。辖等苍蒲村、三下村2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95户,有乡村人口2428人,其中农业人口2428人,劳动力13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16人。
全村国土面积30.06 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合种植核桃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380 亩,人均耕地0.98 亩,林地32548.5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2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 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19、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大仓镇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地处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5公里。东邻弥渡县新街村委会 ,南邻庙街云碧村委会,西邻马鞍山乡五里巷,北邻甸中村委会。辖竹子厂、前厂、凤山等2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1974户,有乡村人口8096人,其中农业人口8020人,劳动力458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617人。
全村国土面积27.73平方公里,海拔1756米,年平均气温16.1℃,年降水量723.1 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7836亩,人均耕地0.98亩,林地22299.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52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20、云南省丽江永胜县六德乡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永胜县六德傈僳族彝族乡,地处六德 乡东边,马过河北岸山头的缓坡地带,距乡政府所在地14.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便,全靠人背马驮。距县城44公里.东邻华祝,南邻河腰 ,西邻北华,北邻宁蒗。辖光山、火头坪、红土地、西科么左、麦地坪、牛窝子、石坎、凹皮等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28户,有乡村人口912人,其中农业人口 912人,劳动力85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54人。
全村国土面积13.65平方公里,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气温16.20 ℃,年降水量788.40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765.00 亩,人均耕地1.9亩,林地15,781.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8.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3.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及养殖业为主。
21、云南省怒江泸水县大兴地乡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泸水县大兴地乡,地处大兴地乡东北边,距大兴地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 路,交通不方便,距泸水县城41公里。东邻兰坪县,南邻鲁奎地村委会,西邻怒江边,北邻木楠村委会。辖排地、王地玛等1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74户,有乡村人口2196人,其中农业人口2196人,劳动力124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27人。
全村国土面积36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13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715亩,人均耕地1.69亩,林地17254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50.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22、云南省临沧凤庆县鲁史镇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凤庆县鲁史镇 ,地处鲁史镇西北边,距 鲁史镇政府所在地46 公里,到鲁史镇道路为部分土路和部分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66公里。东邻鲁史镇金鸡和凤凰村,南邻鲁史镇羊头山村,西邻 鲁史镇永发村,北邻鲁史镇河边村 。辖大村 、小村、中山、中平、白岩子等10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306 户,有乡村人口1228 人,其中农业人口 1228 人,劳动力 715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641 人。
全村国土面积22.91 平方公里,海拔1972 米,年平均气温16 ℃,年降水量 1700 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 小麦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895 亩,人均耕地1.54 亩,林地22568.9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1.9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1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核桃 烤烟 为主。
23、云南省临沧沧源县岩帅镇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地处岩帅镇 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7.00 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80公里。东邻东米村,南邻东勐村 ,西邻坝岭村,北邻班驮村。辖永大寨、永让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27户,有乡村人口1750人,其中农业人口1750人,劳动力84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688人。
全村国土面积5.60平方公里,海拔1,800.00 米,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1400.00 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400.00 亩,人均耕地2.51亩,林地40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24、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新垛镇团结村2001年由钱韩、陈道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六个村民小组,1306人,耕地1963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5170元。
钱韩自然村位于集镇北首,1956年由观音寺、南韩庄、北韩庄组成为新韩村、人民公社化时称钱韩大队,西与老圩西韩村相接,北邻陈道村,东与雌港大河,多数农民忙时种田,闲时外出劳务。
陈道自然村位于钱韩村以北,北与南孙村相邻,西与老圩周家相接,东邻雌港河,全村以姓陈为主,因名为陈道村,全村大包干分田到户后,大部分农民忙时种田,闲时编织草帘,目前个体企业以铸造、缝纫、粮食加工等。
25、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县团结村团结村有19个合作社,居住着回、汉两个民族785户人家,总人口3749人,其中:汉族181户,1015人,共有劳动力1752人,全村耕地面积3044亩,人均耕地面积0.82亩,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77.5万元,人均纯收入3674元。全村电话普及率95%。该村先后两次被誉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和创建文明村镇;获得省级表彰四次、地区表彰五次,县级表彰三次[3]。
26、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许村镇团结村团结村位于许村镇中部,地域狭长,村部位于许村集镇,西靠杭州市余杭区,北靠近许村工业园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全村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20亩,人均耕地0.68亩,下辖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07户,总人口3411人。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83元,村级集体收入72万元,人均可支配资金211元。[4]
27、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善化乡团结村团结村由遥远和咀里两个自然村组成,位于乡政府南2公里处,渭清路的西侧。全村总人口1720人,12个村民小组,427户。辖区总面积8600亩,其中耕地面积5400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争取退耕还林面积1400亩,其中:花椒面积达800余亩,杂果面积600余亩。主导产业苹果面积达960亩,年收入可达 100余万以上。其中新栽面积120余亩。受生猪价格的上涨,生猪产业呈快速发展之势,形成新一轮投资热潮,老养殖户扩大规模,又有新的养殖户加入此行业,全村猪存栏900余头,户数达90余户,重点养殖户10—20头13户,30—50头4户,50—100头有2户,百头以上有1户。鸡存栏达3100只,500只2户,600只1户,1500只1户。国家解决偏远山区通信问题,电话入户率达70%以上,电话的开通,能人足不出户,致富一家,形成带动全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以来,自来水入户率达100%以上。网改以来,农村用电问题得到解决,群众此项可节约3万余元。油化道路2.8公里。为解决学生上学远的问题,对旧学校实行拍卖,选址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3亩的学校,学校建筑面积达270平方米,解决师生宿办和上课问题。国家近年来解决占补平衡问题,积极立项、跑项目,同土地局协调,对所属的老庄基、废弃庄基实行复垦,06年对废旧庄基复垦、平整,复垦面积达400余亩,并对复垦面积内解决渠畦配套问题,衬砌3公里,为庄稼旱涝保丰收奠定了基础。村里各项事业呈快速发展之势。[7]
28、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桑洲镇团结村基本情况团结村地处桑洲镇屿南岗,由夏家、南山、黄罗洋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农户295户,857人,拥有耕地面积286亩,山林面积1218亩。在家农户以种植业为主,主要收入为茶叶。近几年来,在该镇党委政府全力实施“以茶富民”战略,大力扶持茶叶开发政策的推动下,该村茶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茶叶大户和制茶能手。全村现有茶园面积800多亩,其中良种茶园面积达500多亩。自2005年起团结村已连续三年被评为“镇茶叶特色村”。农业经济“以茶富民”初显成效。茶叶是该村的农业支柱产业,在家的村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从事茶叶产业,全村现有加工机械设备100多台。近年来名茶制作水平提升很快,全村拥有制茶能手50余人,并有一批茶叶种植大户和购销大户。目前,相当部分村民的茶叶收入占其年收入的70%—80%,茶叶产业带动了该村一大批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旅游资源独特的古树群。该村拥有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多达45株,有红豆衫、玉兰、枫香、侧柏、朴树、红楠等,其中500年以上树龄的占到2/3以上,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规格之高,品种之丰富,在宁波市首屈一指,不仅是该村也是我县十分宝贵的特色资源。它们形状奇特各异,成片生长在村庄周围,与民居、竹林、茶园、青山相映成趣,是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将来开发农家乐的重要资源。[5]
29、广西区南宁市隆安县屏山乡团结村团结村位于屏山乡西面,距乡政府3公里,辖13个自然屯,15个村民小组,353户1829人。全村设党总支部1个,下设2个支部,共有67名党员。全村总耕地面积1904亩,其中水田72亩,旱地1832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1180元。[8]
28、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团结村村庄由来
东中庄位于平度城西21公里,现河北岸,公路过村,农历二、七集。元朝至元年间建村,因处白埠、崔家集、蓼兰几个大村的中间,故名中庄,后以沟为界划分为二村,该村居沟东称东中庄,一九五四年后以东西大街为界分为团结、和平两个行政村。
村庄简介
位于白埠镇驻地南约10公里处,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86亩,全村245户,农业人口90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农业、服务业和养殖业为经济发展重点。农业方面:有稳产高产田1486亩,亩均粮食单产1000余公斤;经济田400亩,亩均产值1500元。养殖业方面:2000年全村发展植桑养蚕户80户,年收入100余万元。养牛专业户2户。养殖小区1处,年养殖肉鸡10万余只,有废品回收站1处,和运输专业户10户。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21.03万元,其中农业372万元,养殖业549万元,服务业收入45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080元。
优势产业
服务业和养殖业是该村的重点产业和主要经济支柱。1998年开始发展植桑养蚕,到2000年全村发展桑园240余亩,年亩均收入2500余元。1998年发展养殖小区1个,发展养鸡专业户60余户,出栏肉鸡160万只,约收入1600余万元。有废品收购站1处,带动从业人员50人。有运输专业户10户,收入30余万元。全村支柱产业收入3200余万元。村有镇工业园地150余亩,工业园地300余亩,交通便利,位于崔冷路两侧。
有金丝小枣协会,年产小枣约60万公斤。参加协会人员约40人,从枣树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年创收100余万元。
有酱菜协会组织。该村有酱菜加工厂1处,占地30余亩,发展本村及邻村种植芥菜头、黄瓜、大蒜,年加工芥菜头100万斤,大蒜20万斤,黄瓜30万斤,年创造价值100万元。
有利民服务小区1处,年销售煤50万吨。有肉食加工6户,年创收入60余万元。
社会事业
2004年该村投资10余万元完成了除氟改水工程,使全村村民吃上了自来水。2000-2004年对农村农灌线路全部铺设地下电缆线约1万余米,投资约投资25万元,解决了浇地的动力用电问题。2004年投资20万元,把村主要街道及排水沟完成修善工程,使全村走路排水老难题得到彻底解决。投资5000余元新买柿子树,完成街道绿化工程。1989年村投资5万元建卫生所1处,文化教育中心1处,老年活动室1处。2005年全村固定电话220部,有线电视用户200余户,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89户。该村多年来,被评为平度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村庄、青岛市文明村庄、镇先进党支部。[6]
29、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塘子镇团结村该行政村隶属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镇,地处塘子镇西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

交通方便,距县城13公里。东邻云集、麦场,南邻塘子,西邻羊街镇、金所乡,北邻仁德镇。辖北山、蒋所、襄阳等10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006户,有乡村人口4192人,其中农业人口4192人,劳动力265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53人。全村国土面积 20.81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气温14.50℃,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3,466.60亩,人均耕地0.8亩,林地19,783.5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9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284.0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畜牧业为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