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湾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北京市密云县北庄镇朱家湾村简介朱家湾村位于北庄镇域西北部,村北有清水河流经全村,环境优美。步入村委会,

朱家湾村

一个现代化的小型广场映入眼帘,见惯了城镇的大广场和拥挤的人流,感觉这里更像是一个后院的花园,花儿、草儿,一切都透着一股清新一股恬静。“奋斗”,村广场的标志建筑,象征着村民为改变家乡的面貌拼搏向上的精神。广场中还有一个音乐喷泉,在夏日的晚上村民便会聚集在这里,享受这独特的人文景观。基本建设朱家湾村共有380户,1038口人。2005年,该村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用于生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村容村貌及卫生条件等建设,改水冲厕所350户,搭建吊炕340户,安装太阳能340户,为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95%;建环保型水冲式公厕10处,建新型封闭式垃圾池6处,并有专人进行定期清理;硬化道路1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46盏;修建护村坝500米,垒砌花墙5000米、夹竹篱笆5000米;修建健身公园2处,安装健身器材24件,文化广场1处,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为村民健身娱乐提供了便利条件;建卫生服务站一处,解决了村民就医难的问题,为村民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入户率达到100%。村民的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6500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1]

2、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朱家湾村简介朱家湾位于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由2001年8月份由朱家湾村、潘家村、庙浜村三个行政村撤消后成立的。全村总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0亩,水面面积760亩。其中26个村民小组,574户农户,常住人口1949人,老年人口457人,其中劳动力1148人,外来人口2200人,全村有党员78人,党小组3个。几年来,村党支部以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省委李源潮书记提出的“两个率先”,苏州市委提出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昆山市委曹书记提出的“三有工程”及“三道保障线”的目标要求,以“富民强村”总揽全局,坚持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两个率先”、争当“两个率先”的排头兵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村级经济净收入19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316元,劳动就业率达91.3%,家庭拥有物业率达到85.2%。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持续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03年6月份至04年1月份建造社区医院、老人活动场所、礼堂、综合楼,共投入资金153万元;增添医疗及老人活动设备15万元。每年朱家湾社区医院都组织老人参加体检,并发放健康材料和各方面的宣传材料到各家各户。年年组织老人观看戏剧和其他一些有意义的文艺活动。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03年12月份成立朱家湾富民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已有198户村民参股,资金达196万元,增加村民的物业收入。05年至06年新建打工楼4栋,面积4454平方米投入400多万元,现在在建农贸市场在2007年6月份将投入使用,可安排村民摊位320个。

朱家湾村在今后将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村级经济,组织更多的活动,增加对村民的福利,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3、四川省江阳区邻玉街道朱家湾村简介泸州市江阳区邻玉街道朱家湾村,呈现在眼前的是漫山遍野的优质枇杷、柚子,特别是2000亩的优质枇杷是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枇杷林下是四处奔走觅食的土鸡。而每一个山头都有水泥路相连。村民住在胜似小别墅的中心村里,出门坐公交车,烧的是天然气或沼气,喝的是机井水,村里还有医疗服务点、购物小超市……朱家湾村能在短短几年由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江阳区响当当的冒尖村,得益于产业的支撑。发展几年前,朱家湾村还是泸州市远近闻名的土鞭炮生产村,在70%以上的暴利刺激下,过去全村有80%以上的村民都从事过非法生产鞭炮。为了让村民告别这一“火山上”的暴利行业,近几年,邻玉街道一班人结合村里的特点和地处城郊交通便捷的优势,把兴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大工程来落实,通过几年的坚持还不懈的项目建设。现在,朱家湾村已经成为了江阳区首屈一指的幸福村。

邻玉街道由于地处泸州城郊,321国道穿境而过、蓝田机场也在境内。近几年来,邻玉街道就紧紧依托这一优势,把做大劳务产业作为了一个助农增收的重头产业来落实,在招商引资中就把引进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作为了一个重点,以着力解决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务工的需求。在企业招工的过程中,政府亲自出面,让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自2003年以来,朱家湾村就通过与企业协商,积极主动做工作,相继引进了135印务、巨力液压、旦沟砖厂等近10余家,长年解决当地90%以上的富余劳动力。村民在村里的工厂上班,一月下来,少则几百元,多的达到近3000元.

朱家湾中心村虽然不是闹市区,但家家户户的门面却没有空着的。今年初,随着邻玉街道包材协会的建立并入驻朱家湾村,朱家湾村村民的门面成了包材协会的抢手货,给落户邻玉街道的包材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针对朱家湾村在邻玉街道相对偏僻,经济相对落后的实际,邻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近几年在相继投入300余万元改善朱家湾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业主利用朱家湾村的10个山头建成了2000亩优质枇杷基地;而山下也引进业主带动建成了200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现在,朱家湾村已形成了“山上瓜果飘香,山下蔬菜一片、村中上班致富”的喜人格局。去年,邻玉街道为让朱家湾村村民的门面发挥应有的价值,街道就根据辖区的10家包材企业因受厂房限制不能做大做强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建泸州市江阳区邻玉包材协会,让朱家湾村民与企业实现了无缝对接。村民把门面租给企业作生产车间,村民不但每月有几百到上千元的房租收入,而且每天就在家里上班,每月下来,也有几百元到2000余元的收入。

朱家湾村三组妇女许顺群,自去年3月搬进中心村后,每天不再进城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她将自己的两间空屋租给村里的135印务后,每月有300多元的房租,自己就在家里给企业粘酒盒、折礼品袋,每月也有上千元的收入。[2]

4、河南省淅川县金河镇蒿坪朱家湾村简介河南省-淅川县-金河镇-蒿坪村委会朱家湾村。 村庄毗邻杨家洼,对面是杨家庄村。因曾有朱姓显达家族居住,所以称为朱家湾,后以

朱家湾村
村口小溪,小桥,竹园

王姓为主,目前有姓氏20多个。小村依山傍水,生活舒适。发展全村共有300多人口,大专以上学历有十几人。村民主要依靠农业或者出外打工为生,也有自己做生意的。外出打工目的地主要是广东省的广州、深圳、惠州等。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红薯、芝麻、花生、柑橘等。

5、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城关镇朱家湾村简介渭北旱塬彬县县城东北角,有一个叫朱家湾的小山村。当地有句民谣:“朱家湾,两头尖,中间湾,背后靠的红石山,有女不嫁朱家湾。”直到1999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还不到500元。

2001年。新上任支部书记朱崇兴带领全村群众利用农闲掀起兴修村庄道路。经过近一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在冰冻的大地上拓宽改造出一条宽7米、长4000米的沙石环村道路,两旁栽植冬青、柿子树5000多株。接着组织群众打了12眼机井,建起一座容量为30立方米的水塔,铺设700多米供水管道,使家家户户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全村男女老少又带上干粮起早摸黑苦干了40多天,提前完成镇里制订的3年平整规划,荒山变成了规整的方块梯田。开春,朱崇兴和群众在树坑里栽下3000多株柿子苗,1.8万株核桃苗,3.2万株侧柏,1100株黄杨,高标准完成680多亩干杂果建设任务,并在方形树坑里种上了苜蓿草,使朱家湾的后山上披上了一片新绿。经济朱家湾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过去群众大都种植露地菜,效益低。要提高效益,最佳途径是发展大棚菜,县委批拔3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全村相继建成蔬菜大棚312个,年产无公害蔬菜900多吨,成为彬县最大的大棚菜生产基地。朱家湾家家养起猪牛羊,村里85%的收入来自于种植养殖业,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500多元增长到2002年的1680元。93%的人家盖起新房,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92%和68%。贫困户由3年前的15户减少到5户。[3]

6、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朱家湾村朱家湾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地处三峡工程坝区,是乐天溪镇的典型移民村。近几年来,由于坝区三产业萎缩,该村出现了产业空、房子空、环境空的“三空”发展难题。如何“变空为实”?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中,朱家湾村决心建成三峡坝区移民的“文明家园、幸福乐园”。

作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朱家湾村考虑全面性与示范性相统一,广集民意,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确定新农村建设目标规划,近期和远期目标都要能让移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要立足当前,在软、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在发展产业、扩大就业上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实事,让“主导产业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村庄环境美起来、社会保障全起来、村民素质高起来、邻里关系好起来、民主管理严起来”,以建设“文明家园、幸福乐园”为目标,把朱家湾村建成三峡坝区的移民新村、建成全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带头村。[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