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镇

1、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
【地理位置】
长安镇属浙江省海宁市。位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市西部,北邻桐乡市,西南接壤杭州市 余杭区。隔江相望杭州市萧山区。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01省道、穿境而过,均设站点或出入口;320国道、杭东绕城公路出口处分别距镇区6公里、2公里。境内设有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长安是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全镇总面积91.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8.3万。流动人口约4万。
【特色产业】

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02亿元,2007年单农业开发区工业产值已达91.28亿元。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十分明显,经济运行呈现高开高走,效益不断攀升的良好态势。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异军突起。传统工业以成品沙发、皮件制革、五金制锁、印刷包装、丝绸纺织五大行业结构。小五金颇具规模,是全国最大的指甲钳和锁具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形成花卉、苗木、特种水产、优质水果四大特色产业块。拥有“长安”、“康艺”鲜切花,“牧港”河蟹,“海宁桑”,“圣品”葡萄等农产品品牌。以长安花卉园区为龙头,全镇共种植花卉170公顷,是浙江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切花连续四年被评为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小镇历史】
长安,一名长河。长安之名,当自长河衍化而来。一说寓祈求长治久安之意。《明志》因土音近似,讹作“长杭”。文天祥诗作“长堰”,实则为同一地也。长河即上塘河及境内主干河道,古时北来旅客至杭,大多取道于此。后人复以长河引申成为别名修川。
长安自古即为南来北往的水陆要冲,唐宋时建为市镇。据清王德浩《硖川续志》记载:“唐开元十一年(733年),县令路宣远置……乡市二:一曰长安市,一曰硖石市。”南宋《咸淳临安志》并载长安镇与长安市之名。元《九域志》亦有“长安一镇”之称。又有长安驿。据《咸淳临安志》载:“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旧号桑亭驿,今改名义亭。”南宋建都临安,这里西接临平驿,北连石门驿,为迎送官员、传递公文必经之地。加上漕运往来,四方客商云集,元代曾设水陆两站,备有船六十条、马六十匹,日夜供调配使用,其繁忙于此可见。
长安的有名,亦缘于长安三闸两坝。据管振之《海昌胜迹志》载称:“三闸在长安,上、中、下三闸也。相传始于唐,盖自杭而东,水势走下,故置以节宣也。”民间传说,三闸为尉迟将军所建,不知何本。宋《咸淳临安志》则谓“始于宋绍圣间”。《宋史·河渠志》中己有“长安闸”之名,并称其“上彻临平,漕运往来,商旅络绎”。老坝即长河堰、长安堰,又名长官堰。嘉庆重修《一统志》称:“长安堰……宋时建。至正七年(1347年),复置新堰于旧堰之西,今名长安坝。”堰、闸原为调节上下塘水利,便利往来船只而设,此后商业亦因之日趋繁荣。乾隆《杭州府志》》称长安为“商贾舟航辐辏,昼夜喧沓,市无所不有”。清朱文治《海昌杂诗》中亦有:“近自江南极川楚,长安利甲浙东西”之句。当时商业之兴盛,经济之繁荣,可见一斑。
古镇长安还多古迹。其中最著名的是东汉画像石墓,为长江以南所罕见。俗称“三女堆”,在镇西古觉皇寺西北隅(今海宁中学校园内)。原名“三女墩”,宋《咸淳临安志》已载其名。因避讳改“墩”为“堆”,相传为三国时吴国大帝孙权第三女鲁育(小虎)之墓,明末历史学家谈迁、清代学首吴骞、周广业等均对此作过考证。墓在明代嘉靖间曾被盗掘。1973年,因平整工地被发现,海宁文管部门经上报批准,曾进行清理,除少量殉葬品外,在墓室内发现了大量精美的东汉时代画像石刻,内容有:车马出行、庖厨、宴饮、就寝、舞乐百戏,祥瑞及历史故事等等。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室之上盖有保护房。此外,邻近地区尚有翟妃墓(一名翟墩。相传三国吴大帝孙权之妃翟氏卒葬于此)、鲁王坟(相传吴大帝子鲁王霸与太子和不睦,赐死后葬此)。今两处遗迹犹存。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6])
总人口
71561
男
35394
女
36167
家庭户户数
19602
家庭户总人口(总)
69699
家庭户男
34342
家庭户女
35357
0-14岁(总)
12455
0-14岁男
6313
0-14岁女
6142
15-64岁(总)
51280
15-64岁男
25523
15-64岁女
25757
65岁及以上(总)
7826
65岁及以上男
3558
65岁及以上女
426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6025
2、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最南端,东邻深圳经济特区,南临珠江口,西连古塞虎门,北倚风景胜地莲花山。广深高速公路、107国道、C358省道横贯而过,是广州、东莞与深圳交通往来的南大门。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5万多人,外来流动人口60多万人,旅游同胞3万多人。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安镇初步实现了从农业向基本工业化的转变、从农村向城市化的转变、从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变、从村组向社区化的转变,迅速崛起为名闻遐迩的东莞市中心城镇。李鹏、朱镕基、尉健行、曾庆红、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长安时,对长安镇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1990年以来,镇级共获得了"中国乡镇之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国家卫生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综合实力列广东省"综合实力经济强镇"第二;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要考核项目得分连续七年居全市第一。
【工业经济】
长安镇致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依托有利的地理条件,努力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前来投资设厂。至2002年底,来自香港、台资企业共1666家,利用外资总额19.5亿美元。主要行业是电子、电器、五金、玩具、制鞋、制衣等。去年全镇企业出口总额达到24亿美元,居全国乡镇之首。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现有私营企业508家,投资总额11.1亿,有"步步高"、"金正"等知名品牌。
2006 年底,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企业共1600 多家,利用外资总额30 多亿美元;同时还拥有步步高电子、方达集团等民营企业703 家,投资总额21.2 亿元。2006 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52.2 亿元,税收20.1 亿元;企业出口总额 46.3 亿美元,连续九年居全国乡镇首位。镇、社区、居民小组三级集体资产总额174.6 亿元,其中镇级71.1 亿元、社区 67.5 亿元、居民小组36 亿元;有11 个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组两级净资产超过2 亿元,最多的达到14.9 亿元。先后获得“中国乡镇之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镇级工作实绩量化考核结果综合总分等主要考核项目得分连续十一年获得东莞市第一名。
【基础设施】
贯彻市委"一网两区三张牌"发展思路,长安镇多年来一直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工程,以超前意识和巨额投入,使基础设施超前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 30多平方公里;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以上水泥、沥青道路200多公里,13条公共汽车线路贯通镇、村、组及各工业区;大型农贸、综合市场16个;22万伏变电站2座、11万伏变电站4座,年供电量、供水量分别超过25亿千瓦时和9700万吨,电话普及率超过160%。全镇有三星至五星级标准的酒店8家,医疗设施齐备先进的医院5家,装置有空调设备的影剧院7家,以及文化中心、图书馆、体育中心和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以莲花山郊野公园、长安公园、长安广场等为主体的40多个休闲景区、景点遍布镇中心区及各村,青草、绿树、花园处处可见--全镇绿化覆盖率40.2%,道路绿化率100%,在全省乡镇一级率先制定实施了《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精神文明】
长安镇长期致力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努力打造"教育强镇"和"文化名镇",投入巨资兴建了一批高档次教育文化设施。现有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26所,其中12所被评为省、市一级学校(园)。1996年普及了高中教育,去年全镇考上大学的长安籍学生273人。2002年成为全省首批、全市第一个"广东省教育强镇"。在大力培养人才的同时,大量招聘科技管理及文艺人才,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2万多人。围绕"做现代人、过现代生活、建现代城市"的"三现代"目标,长期坚持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房"、"青年文明号"、"员工满意企业"等活动。从1996年起,第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努力共建和睦社会。目前全镇12个农村村委会中,有9个村、组被评为市"文明村标兵"或"文明村"。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有文学、书画、摄影、戏曲等9个群众文体协会;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亿万农民健身运动先进镇"、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全国龙狮运动之乡"等荣誉称号,1999年被定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全镇上下讲文明、讲科学、好学上进、创业乐业敬业、遵纪守法、友爱互助等美德蔚为风尚。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社会治安稳安,民风祥和。
3、广东省封开县长安镇长安镇位于县境北部,北纬23°58′,东经111°53′,距县城107公里,东北与怀集县交界,南与金装镇毗邻,西、西北部与广西贺州铺门接壤,是封开县的北大门。总面积139.04平方公里,辖东山、西山、宝山、今宝、万岗、民成、中良、新地、莫罗、金星共10个村委会和1个长安社区居委会。全镇有山林面积14.31万亩,耕地面积2.34万亩,其中水田20571亩。2002年末,全镇居民7689户,总人口37443人,创农村社会总产值3.2亿元(现行价,下同),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6023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2791万元,一、二、三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近年来,长安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齐抓,促进了长安镇两个文明建设不断上新台阶。
一是基础设施及文化、教育、卫生、金融等事业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有省道水谷线二级水泥公路贯穿镇境,全镇11个村(居)委会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邮电通信设施日益完善,开通有挂号包裹、特快速递、电子汇兑及通存通取等业务。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2000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镇,流动市话也于2001年开通,电信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建有镇自来水厂,可足够供给圩镇居民及周边群众用水。镇区建设布局合理,环境洁净卫生,圩镇商贸活跃。镇内有文化娱乐中心,有线电视网络及MMDS接收系统遍及全镇,90%以上的居民可收看到有线电视节目,文化娱乐设施日益完善。镇区有卫生院1个,卫生分院1个,各村均设有卫生站,医疗卫生设备不断完善,医疗质量不断提高。金融事业有了较大发展,镇内设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所,并办理全国通存通兑业务,2002年居民存款余额4500多万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稳定。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山上以发展种植龙眼、南华李、甜桔等名优水果基地和麻竹笋生产基地为主,山下发展以种植优质稻、优质蔬菜、莲藕、果蔗等"三高"农业基地为主的架势。近年来先后创办了优质水果基地4000多亩,其中优质龙眼3000多亩,优质蔬菜基地800多亩,优质谷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八成以上。2002年全镇发展麻竹种植5900多亩,计划2003年麻竹种植总面积突破1万亩。
受到上述各位研究学者的启发,认识到“讲标人”社会文化研究对南方民族研究的重要意义,尤其对岭南民族文化交融研究的重要价值。于是在2001年夏天拟出了对封开“讲标人”社会文化进行人类学田野考察的研究计划,并于7月中旬至下旬到封开“讲标人”最集中的地方--――长安镇进行了第一次的田野调查工作。 封开“讲标人”集中居住在县北长安镇。根据调查统计,长安镇共有农村户口的“讲标人”6600余人,约占全镇人口37000人的18%。至于已经把户口从农村中迁移到城镇或者外地的“讲标人”的人口则无法进行统计,据当地政府估计约有数百人,新出版的《封开县志》介绍“标语”时认为封开“讲标人”有7217人,这个数字是比较接近真实状况的。 当地还有部分人口,原来是讲“标话”的,因种种原因不再讲“标语”,这些人口并已被当地“讲标人”视为异类,列入“不讲标”类别。如长安行政村内的楼下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7])
总人口
28702
男
14234
女
14468
家庭户户数
6695
家庭户总人口(总)
28284
家庭户男
13878
家庭户女
14406
0-14岁(总)
11747
0-14岁男
6198
0-14岁女
5549
15-64岁(总)
14944
15-64岁男
7161
15-64岁女
7783
65岁及以上(总)
2011
65岁及以上男
875
65岁及以上女
113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8621
4、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长安镇介绍
长安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中部,近代广西四大名镇之一,现为柳州市融安县县城,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常

驻人口58800人,流动人口约23200人。
长安镇南距柳州110公里,东距桂林150公里,北通湖南、贵州。枝柳铁路、209国道、融江河穿镇而过,历来是兵家要塞和物资集散之地。
长安镇全镇辖35个村(街)、社区。全镇的自来水、公路、用电、广播电视、移动电话信号基本实现屯屯通。辖区分河东、河西两大片,各有市场两个,每隔2天为一个圩日。其经济支柱主要是农业和商贸,并有少量厂矿企业。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1836万元,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30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7128元。
长安镇政通人和,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发展协调。1996-2000年为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02年获自治区第四届“南珠杯”竞赛活动先进城市奖;2004年分别荣获自治区“卫生镇”和自治区“文明镇”。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镇”称号。
有金桔,酸菜等特产。融安县是全国金桔之乡,长安市场是全县最大市场。酸菜(含头菜),酸脆可口,远销东南亚各国。
旅游胜地有融江河,民国骑楼街等。融江全长20多公里,水面宽阔,波光粼粼,两岸风景如诗如醉。民国骑楼街是桂北地区保存最好的民国建筑群之一。
建置沿革
[1]长安古镇历史悠久。于明朝建文(1399年~1401年)年间集市原设在河东,后迁至河西。时因长安酒店在此历史最长,故名长安。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置长安镇,称长安镇巡检司(司署在大巷村)。民国元年(1912年)长安镇属北区,22年属长安区,24年称长安镇公所,25年属长安区。解放后,1949年12月属长安区,1951年4月起为长安镇,1959年为长安人民公社,1962年9月为长安镇,至今不变。1951年4月长安镇下辖长庆、和平、建设、新华、升平5街及水上、新民2乡;1989年长安镇下辖立新、建设、新华、和平、解放、河边6街和渔业、新民2村公所;1999年3月,城东乡的大乐、东圩、红卫村及大巷乡的大巷、新安、大洲村划归长安镇管辖;2002年长安镇下辖立新、解放、新华、和平、建设、新兴、融江、桔东、新民9个社区及渔业、大巷、新安、大洲、东圩、大乐、红卫7个村民委员会及1个河边街居委会。
自然环境 长安镇地处融江河两岸,东、南面群山环抱。镇境内大部分为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冬短夏长,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9℃左右,年降雨量在1900毫米以上,年均日照时数1426小时,日照百分率32%,年均太阳辐射量93.96千卡每平方厘米。融江河集水面积21585平方公里,水能资源蕴藏量6.12万千瓦。农业耕地多为淹育性、潴育性、潜育性水稻土和河流冲积土,土质肥沃。
经济指标
2002年,长安镇工农业总产值1274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420万元,农业总产值432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4649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320万元,第二产业8420万元,第三产业33751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67.06元,其中第一产业740.31元,第二产业1442.92元,第三产业5783.83元;财政总收入1739万元,财政总支出108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生活费收入68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7元。
农 业
2002年,全镇耕地面积19470.6亩,其中水田13281.8亩,旱地6188.8亩。粮食总产量7297吨,水果1343吨,蔬菜10207吨。种植的品种主要有优质水稻、小洲头菜、淮山、莲藕、各种蔬菜、沙田柚、柑橘、脐橙等。还有桑蚕业。
乡镇企
业2002年,镇办企业、工业已发展到5148(个)家,从业人员6769人。其中工业341家,从业人员1163人;净利润3172万元,交纳税金1586万元。工业产品主要有竹凉席、竹沙发、花竹椅、木地板砖、木衣架、食品蜜饯等。
商 业
清嘉庆初至道光末(约1801~1850年),广东、福建籍商人已在长安开设木材行和商店。光绪年间(1875~1908年),长安坐商已达100余家,主要有食盐、杂货、布匹、陶瓷、中西药、纸张文具、屠宰、粮油、饮食、客栈及经纪业等。长安土产杂货商号“广生祥”拥有资本100万元(银毫),为境内最大商号。民国25年(1936年),长安已有店铺1000余家,并自然分成行市。市场繁荣,人流拥挤。长安沿河停泊的大小船只1000余艘,竹木伐绵延1公里多,水上酒楼昼夜营业,商人、小贩洽谈生意通宵达旦,因而被誉为“小柳州”。解放后,到2002年底止,长安镇有商业户1981户,从业人员6869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亿元,交纳税金2106万元。主要行业有成衣、家电、小五金、建材、装潢、日用百货、农副产品、竹木器、肉食、禽畜交易、饮食服务、旅店、酒楼饭店、娱乐厅(室)等。
旅游资源
1[3].融江河风光:全长20多公里,水面宽阔,波光粼粼,两岸风景如诗如醉。
2.大洲生态度假村:其风俗民情和格调堪与三江丹洲古城媲美。
3.红茶沟森林公园:天然氧吧,青山绿水,千年浓荫,透心凉背,距长安城仅7公里。
4.民国骑楼街:桂北地区保存最好的民国建筑群之一。
风味小吃
1.长[2]安滤粉:百年历史,传统工艺,广西独有,其粉条加烧炙的吃法令无数外地旅客不记有他。
2.融江河边鱼:广西驰名,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皆设有"融江河边鱼"的独门招牌。
3.螺蛳粉:柳州螺蛳粉的鼻祖。
土特产品
较闻名的有金橘、茶油、沙田柚、冬笋干(玉兰片)、香菇、木耳、罗汉果、小洲头菜等。
城镇建设 民国25年(1936年)前后,长安已拥有大小街道10条,街道两边多建成3至5层带骑楼的楼房。解放后,城区日益扩大,至2002年底,长安有街道12条,总长6.45公里,城区内的建筑面积已达6.8平方公里,建有邮电大楼、工商银行大厦、河东花园住宅楼和占地8公顷的综合批发市场。
交通运输
境内水路上可通贵州,下可通柳州、梧州;铁路有枝柳铁路通湖南、南宁等地;公路有209国道贯穿。
邮 电
清末设长安邮局。民国18年(1929年)5月设省营长安电话营业处。解放后,1991年9月8日开通县城1000门程控电话,1993年10月开通无线寻呼台,安装深圳产JK1000型512门模拟程控局用交换机,实现长途电话直拨。2002年底,长安城区有邮政、电信、长线、联通、移动电话等业务。全镇有电话机31676部,其中移动电话19276部。
教 育
解放前,镇内有中学1所,有区立中心国民基础学校1所,有街道国民基础学校9所,在校学生800余人。2002年底,城区设有县办中学2所,铁路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县办实验小学1所;有镇办中学1所,小学8所。长安中学有教职工76人,有教学班20个,在校生976人。8所小学共有教职工285人,教学班120个,在校生3742人。中小学生辍学率在全县最低。长安中学中考成绩列全县第五名,8所小学经柳州地区毕业统考,成绩获全县榜首。长安第二小学首创的“图示作文教学法”得到教育专家的好评,成为国家教委确定的教学实验基地。
卫 生
解放前,境内有长安公立医院1所(后更名长安卫生院),医务人员10人,首任院长邱美水。另有几家私人诊所及药铺。解放后,先后建立县人民医院、长安民族医院(后与县人民医院合并)、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和铁路医院,长安镇建立卫生院、防保所。另有门诊网点及私人诊所、中西药店遍布城区两岸。2002年,长安镇卫生院有医务人员49人,有病床20张,当年被评为柳州地区十佳卫生院。
文 化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桂剧已传入长安。民国5年(1916年),已有无声电影片在长安福建会馆放映。民国34年,长安镇设公立图书室1间,藏书5000余册。民间文艺有戏剧、文场、小调、钱牌、快板、渔鼓词、令令落、山歌、舞龙、舞狮、抬龛、牌灯、旱龙船等。解放后,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文工团、广播电视局等机构。长安镇有文化广播电视站、各街村文化室、青少年文化宫等机构设施。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彩调戏遍布城乡,演出节目有《王三打鸟》、《假报喜》、《隔河看亲》等数十个剧目。长安业余剧团演出彩调剧《龙女与汉鹏》,1955年选上北京演出。1956年,长安镇和平街业余剧团文场队参加宜山专区举办的业余文艺汇演,《武二探兄》荣获优秀节目奖与演出奖。改革开放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长安镇有电视机28975台,收视节目27套。街道两边有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室等文化娱乐场。1995年,长安镇被柳州地区评为社会文化先进乡镇。
体 育
除传统的舞龙舞狮、棋类外,有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射击、长跑、晨跑、游泳、气功、广播体操等。学校体育运动每年均进行比赛,一些少年还被选送入国家、自治区体育团体。近年,中老年迪斯科、太极剑、门球、象棋等运动队参加自治区比赛均获前三名。长安河东、河西均建有活动广场和游戏场所。2002年建成的占地100亩的“长安公园”,为市民活动及健身场所。
人 物
罗朝伦(1868~1944) 大巷村人。25岁中举。行医40余年,医术精湛,颇受社会钦敬。他研制成大痧丸、珍宝丹、二神散、白内障粉剂等特效中成药,治愈很多病人。
吴春燕(1926~1950) 女,长安镇人,烈士。民国31年(1942)年考入柳庆师范,34年秋后,先后在西隅小学、柳州实验小学、大浦小学任教。1949年,龙美游击队成立后,她负责妇工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五大队妇工队长。1950年2月17日,古砦区人民政府被土匪包围,她在突围战斗中光荣牺牲。当年广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房放(1949~1976) 女,长安镇人,烈士。1973年考入柳州地区师专体育系学习,毕业后到东起小学任教。1976年7月16日下午5时,为抢救2名学泳溺水女学生而光荣牺牲。197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追认为革命烈士。
黄治邦(1908~1982) 大巷村人。民国18年(1929年)毕业于融县中学,24年任融县北区小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帮助筹建抗日挺秀队,掩护中共党员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动员西隅乡长把乡里枪支弹药交给柳州北游击队,策动长安商会掩护商队长带领全队人马投奔革命。解放后,历任长安镇公安委员会副主任、融县副县长、自治区人大代表、柳州地区林业局副局长。
江明(1927~2000) 长安镇人。民国34年(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省农委交通员,办事处负责人,地下党县委副书记,游击队大队长、县大队副政委、县公安局局长、区公安厅副处长、县委书记、地委秘书长、区交通局副局长、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广西区政协秘书长。
重要事件
民国19年(1930年)12月,工农红军第七军主力19、20师,在军长张云逸、政委邓斌(邓小平)、总指挥李明瑞的率领下,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从三防出发,直扑长安镇。12月5日至7日,与驻守长安镇的国民党韩彩凤、覃连芳两个师及民团3000余人激战三昼夜。后敌援军赶到,红军主动撤出战斗,从三江县方向转移北上。红军经过长安,传播革命理论,为后来中共融县支部的建立和地方游击队的组建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1996年7月16~18日,融江上游连降暴雨,长安镇洪水位高达127.7米,超过警戒线9.7米,比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特大洪灾水位高出3.68米,全城一片汪洋,人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洪灾期间,中央、自治区、地区派来工作组救灾,并调拨大批物资支援灾区。
5、湖南省临湘市长安镇长安街道办事处位于临湘市域中部偏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有绿树成荫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尖山,有风景秀丽的长安河横穿而过,有连接祖国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山水相依,绿树环绕,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明洪武十年(1381年)始设长安驿,相传东晋时有长安人氏避乱来此落籍,因称长安。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初分隶一、二、;四区。民国6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此,民国重建县城。1949年8月为长安镇。1953年改名城关镇,隶一区;1960年10月建城关人民公社;次年8月改为县属城关镇,辖长安、五里两居委会和围城、城乡2村。1988年扩大城关镇行政范围,将长安乡的长城、飞跃、农科、石咀4村及五里乡的五里村划归城关镇管辖。1992年,城关镇改称长安镇。1995年,湖南省民政厅下文撤销临湘市长安镇,设立长安、桥东两个街道办事处。至2007年4月由长安镇撤镇设处成立长安街道办事处。办事处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3个行政村、区域面积20.7平方公里,辖区内行政、事业、企业单位230家,辖区人口12万人。年工农业总产值达9.3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58.8万元,实现了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20元,招商引资额累计达7000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长安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获得湖南省治安模范镇、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岳阳市小康镇、岳阳市转变干部作风一等奖等殊荣。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8])
总人口
86043
男
44526
女
41517
家庭户户数
24025
家庭户总人口(总)
83318
家庭户男
42770
家庭户女
40548
0-14岁(总)
19084
0-14岁男
10621
0-14岁女
8463
15-64岁(总)
63722
15-64岁男
32329
15-64岁女
31393
65岁及以上(总)
3237
65岁及以上男
1576
65岁及以上女
166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7342
6、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长安镇位于绩溪县西北部,东邻板桥头乡、华阳镇,南连歙县、临溪镇,西、北与上庄镇、旌德县接壤,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1992年3月由原镇头乡、原尚田乡部分村合并建立长安镇;2001年10月原浩寨乡和大源乡部分村并入长安镇;2005年辖镇头、大源、庄团、马道、大谷、高杨、坦头、梧川、浩寨、下五都10个村民委员会,60个村民组,总人口23118人,其中农业人口21978人。省道217线南北贯穿全镇,与县道镇蜀线、镇上线在镇头相汇。镇人民政府驻镇头村,距县城27公里,为岭北重要交通枢纽。
境内多山,西北有大会山脉,南有徽岭山脉,东、南属中低山,中部及西、北部为丘陵盆谷。西、南之水汇入大源河,入新安江;东、北之水为徽水河之源,入青弋江。境内土壤以黄红壤为主,坦头、马道一带盛产优质粘土。全镇现有山场6727公顷,耕地1958公顷,其中水田1336公顷,桑园405公顷,茶园70公顷。
境内农业以粮油、畜牧、蚕桑、竹木为主,其他经济作物(高山西瓜、大棚香菇、茭白、中药材等)为辅。境内有国营镇头林场、大会山林场。近年来长毛兔养殖发展迅速,存栏量6万只以上,2005年被宣城市授予“长毛兔之乡”称号。境内有个私企业57家,主要经营行业有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竹木加工、布绒玩具、酿酒、小水电等,2005年有明雁机械公司、新惠玩具公司、马道木竹制品有限公司3家县级规模以上企业。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2亿元(比2004年增长12.5%),其中农业总产值0.7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31元(比2004年增长8.9%)。
境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优越,胜迹众多。自然景观有华阳十景之一的大会晴峰,黄山七十二峰之一的黄高峰。浩寨冯村是省级“百佳”生态村,被省列入古村落名录;庄团胡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9])
总人口
9462
男
4904
女
4558
家庭户户数
2754
家庭户总人口(总)
9441
家庭户男
4884
家庭户女
4557
0-14岁(总)
1800
0-14岁男
943
0-14岁女
857
15-64岁(总)
6858
15-64岁男
3608
15-64岁女
3250
65岁及以上(总)
804
65岁及以上男
353
65岁及以上女
45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088
7、吉林省图们市长安镇图们市长安镇位于图们市西北部,东与图们市相连,西与延吉市接壤,距图们市22公里,距延吉市32公里。
一、长安镇的历史沿革
长安镇区域是满族的故乡之一。境内的城子山山城古遗址证明,早在1200年以前,满族的前身女真人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清初,此地为禁垦围场,光绪初年建屯,属南岗招垦局志仁社,1913年属延吉县志仁乡苇兰屯,1929年分别属第一区长山、盘安、艾苇等乡管辖。1936年将长山、盘安两乡合并,并由两乡名中各取“长”字与“安”字,命名为长安村。1945年11月改为长安区,1950年列为第一区,1956年3月份分别成立磨盘乡、长安乡,1958年4月磨盘、长安两乡合并成立长安乡。1958年11月改为长安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为长安乡,1984年11月复改建为长安镇。1988年7月划归图们市。
二、自然情况
长安镇位于图们市西北部,驻地苇子沟,距市政府22公里。长安镇幅员面积256.3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69个自然屯,总人口10,446人,3,752户。现有耕地面积2,427公顷,林地7,248.6公顷,草原面积1,794.8公顷。
长安镇是图们市农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农业大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烤烟等;水利资源较丰富,有水产养殖地21处;农业机械化有所发展,依兰河、榛柴河在境内流入布尔哈通河,设有电灌站28处,灌溉面积达7千余亩,机耕地面积达3,000余亩。野生植物、动物:松茸、蕨菜、兔雉、狍子、狐狸。其它资源:石灰石、铁矿石、基建石、硅石、大理石、煤炭、料石。
三、社经济发展状况
05、06年,长安镇政府全面实施“产业立镇”、“牧业强镇”、“项目兴镇”、“旅游富镇”的四大战略。全年工农业产值收入 6,57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收入4,446万元;工业总产值收入2,129万元;其他劳务收入1,119万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3,540元。
境内各类企业户数达7户,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户:一是延边广济冰冻苹果梨有限公司;二是河东农副(山野菜)产品加工厂。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图们市珍珠岩厂。继建企业有:一是植物保护液有限公司;二是吉林佰蓝饮品有限公司;三是龙家美苑;四是延边兴鞍异型材料有限公司。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经济作物新品种,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2,16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为1,760公顷,特产主要以烟叶、中药材、地栽木耳、木耳杆、平菇、林蛙、松茸、果树等为主。2005年粮经比例达到66 : 34。烟叶是该镇特产业的主力军,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05年全镇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68公顷,新建烤烟房19个,全镇烟农人均预计收入4,000元。积极推广黄牛改良,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扶持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了农户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使该镇的畜牧养殖业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镇黄牛养殖6,251头;生猪养殖3,519头;羊养殖5,769只;禽养殖334.1万只;鹿存栏76只,肉类产量达395吨,牧业产值达586万,已真正成为农民的“小银行”。
四、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4])
总人口
8327
男
4347
女
3980
家庭户户数
2762
家庭户总人口(总)
8250
家庭户男
4293
家庭户女
3957
0-14岁(总)
1371
0-14岁男
719
0-14岁女
652
15-64岁(总)
6270
15-64岁男
3322
15-64岁女
2948
65岁及以上(总)
686
65岁及以上男
306
65岁及以上女
38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453
8、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长安镇位于陕南东大门,西距平利县城8公里,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毗邻,地处北纬32°22′,东经109°25′,海拔464

米--1200米,年平均气温14℃,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9.5℃。无霜期250天,年平均降水量850mm左右,属温热半湿润区。308省道穿境而过,“安平”高速正在规划建设中。全镇国土面积227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8755人。境内资源丰富,茶香四溢,美景如画。秦楚边关古长城巍峨亘古,道教胜地西岱顶风光旖旎,峻险奇秀蜡烛山幽径可探;生态产业园碧波万顷,徽派建筑群交相辉映,特色集镇如置画廊,游人至此,流连忘返,文人雅士,怡神于斯。
长安镇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围绕绿色兴产业,依托资源办工业,突出特色建家园,全力打造西北名茶大镇、安康经济强镇。全镇现有茶饮园1.35亩、茶庄3座、茶叶加工厂6家、年产值达千万元的茶饮龙头企业4家,“女娲银峰”系列名茶两度荣获“中茶杯”一等奖,绞股蓝茶饮品盛誉远播。延绵10公里的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带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30万吨铅锌选矿厂等项目正紧张建设中。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
总人口
13228
男
7037
女
6191
家庭户户数
3907
家庭户总人口(总)
13017
家庭户男
6923
家庭户女
6094
0-14岁(总)
3615
0-14岁男
1993
0-14岁女
1622
15-64岁(总)
8386
15-64岁男
4380
15-64岁女
4006
65岁及以上(总)
1227
65岁及以上男
664
65岁及以上女
56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783
9、辽宁丹东市东港市长安镇一、自然状况
(一)基本概况
长安镇位于东港市北部,铁甲水库上游,东距丹东市25公里,南距东港市34公里,分别位于东港市汤池镇,十字街镇,合隆镇,凤城市杨木乡接壤,总面积194平方公里,人口1.4万人,下、设交通便利,丹长线、东边线和半陡线三条公路贯穿全镇,长安镇距丹沈高速公路25公里,距即将完工的丹大高速公路20公里,距可停泊万吨货轮和客轮的大东港40公里,距丹东民航机场35公里。此外,长安镇通讯方便,移动通讯和固定电话畅通无阻,国内长途、国际长途可任意拨打。
(二)自然特点
1、长安镇属山区乡镇,山林18.4万亩,境内丘陵起伏,系千山山脉末梢,山多而不高,陡而不险,青山秀岭,平均海拔在400米左右。
2、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90%山岗生长大片天然林,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5%,所有的北方树种、药材都有生产,红松、落叶松、板栗、柞蚕树等几十种漫山遍野,人参、天麻、细辛、龙胆草等几十种药材都有分布,林间穿梭着野猪、狍子、野鸡、野兔等几十种动物。有四条河流贯穿全境,年流量达2亿立方米,汇入铁甲水库,为港城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饮用水。山泉水溪随处可见,清澈见底,味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水中有鲤鱼、链鱼、马口等鱼类,味道可口,气候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天然“氧吧”,年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2℃,年平均气温10℃左右。
3、无工业污染。长安属于水资源保护区,境内铁甲水库是国家大二型水库,东港市饮用水源。因此,没有任何污染排放企业,是绿色乡镇。
4、纯绿色土特色资源丰富。野菜、蘑菇、山货、野果随处可拾。生长比较多的山里红、山核桃、猕猴桃(俗称圆枣)、山梨、榛子、红松果、板栗等。
5、矿产资源丰富。有金矿、丹东绿大理石、白云石、石灰石、硅石、花岗岩等储量丰富的矿产。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0])
总人口
14277
男
7411
女
6866
家庭户户数
415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4252
家庭户男
7386
家庭户女
6866
0-14岁(总)
2694
0-14岁男
1403
0-14岁女
1291
15-64岁(总)
10239
15-64岁男
5308
15-64岁女
4931
65岁及以上(总)
1344
65岁及以上男
700
65岁及以上女
64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3123
10、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长安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20579人,其中 长安镇 17879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