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泉
1.杨德泉(1934.3.14-1991.2.12),原名杨清淼,笔名侠夫,陜西蒲城人。1951年至1955年在陜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1955年至1958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古代史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1958年9月至1970年10月在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中文系任教。1970年11月至1978年6月在陜西省浦城县文教局、县委宣传部工作,曾任宣传部副部长。1978年6月至1985年12月在陜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任系副主任、研究生导师。1985年12月至1991年2月任陜西历史博物馆筹建处主任。1987年评为研究馆员,兼任陜西师范大学教授。杨德泉先生毕生致力于史学研究,成绩斐然,著述颇丰,并担任中国宋史学会理事、陜西历史学会理事等社会学术团体职务。
杨先生在就读本硕时期,七载如一日,手不释卷,常至不暇寝食,患过白血病,白了少年头,但亦因此而坚实了治学基础。从而在走上工作岗位後,便能教学科研并举,独当一面。在扬州师范学院的12年间,杨先生编写了50万字的《宋元史讲义》,完成了《中国十大农民战争史》专著中的5万字撰写任务,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其中如洋洋5万言的《唐代后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市民等级的成长》,还是国内研究市民等级历史的第一篇力作。1978年,杨先生重返教坛,笔耕不辍,勤苦不减当年,又有《唐宋行会制度之研究》和《张浚事迹述评》等十几篇力作问世,博得海内外史家交口赞许。1986年,杨先生奉命筹建陜博,从此,又把这项工作视为生平最重要最严肃的事业,并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1991年2月12日,杨先生因万恶的肺癌而离世,享年五十八岁。其思考了几十年的关于市民等级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唐宋商品经济与市民等级》一书,最终没能完成。然而,後继有人,杨先生的弟子任鹏杰先生最终在陜西省文物局、陜西省历史博物馆和三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孙达人、史念海、裴汝诚、韩伟、漆侠、姜锡东、上官鸿南、杨礼未、刘九生、王育民、薛平拴、陆三强、萧太全、张玉良、徐卫民、刘树友等诸位史学界人士的关心下,《杨德泉文集》由三秦出版社於1994年12月出版。此书收入了杨先生生前的全部得意之作和大部分份量之作,是杨先生一生的总结,更是对杨先生最好的纪念!
2.杨德泉1938年5月生,男,河北景县人。现任湖南计算机厂厂长。从1983年任厂长至今,企业产值、销售额分别由1982年的331.4万元,362万元上升到1993年的1.5亿元和1.2亿元,使湖南计算机厂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厂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计算机终端厂之一。他与全厂党政领导一道,锐意改革,不断进取,使企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多次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1986年、1987年连续两年被市电子系统评为优秀厂长,1990年被市政府授予市优秀厂长光荣称号和优秀军队转业干部荣誉,1991年被省电子工业局评为科技质量管理工作优秀厂长,1992年、1993年连续被机电部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3.杨德泉男,1941年11月生。现任鞍钢集团公司组织人事部副部长。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级经济师。辽宁企业人才协会理事会理事、副秘书长,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委员会理事会理事。从事企业人事工作20多年,熟悉人才与人事科学理论,在激励科技人员积极性、挖掘人才潜力,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选拔考核管理人员,职称改革及毕业生分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86年曾主持了全国十大试点之一的鞍钢职改工作,撰写有关政策规定50余万字,多次在省和国家有关会议上交流,为全国职改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1982~1992年,经过10年实践,不断改进,建立了“以个人志愿为基础,德智体综合成绩为依据,计算机为手段”的六公开毕业生分配办法,解决了企业毕业生分配中的公开、公正、公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994年鞍钢被国家教委授予“珍惜人才奖”。20年来,先后在省部和国家级刊物会议上发表论文、文章30余篇。《运用竞争和激励机制,不断增强企业科技人员活力》一文,被收录于《在大潮中》一书;《浅谈企业中如何加强干部考核工作》一文,被收于中英管理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先后参加编写了《冶金干部任职标准规范》、《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现代人事管理技术实用手规》系列专业书籍。曾连续多年被评为鞍纲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