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声发射与微震监测定位
岩体声发射与微震监测定位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提供了 93% 的能源、 80% 的工业原料、 70% 的农业生产资料。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复杂难采和深部开采诱发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顶板冒落、岩移岩爆和滑坡等重大工程地质灾害和事故隐患严重,严重制约着矿产资源合理的开发与利用,矿山安全已成为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岩体声发射与微震监测技术为矿山地压灾害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山工程研究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岩体声发射与微震监测定位技术研究,开发出了岩体声发射监测定位系统,并在国内 4 座矿山进行试验应用,取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积累了丰富的测试和研发经验。在当前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下,本着以先进技术手段为矿山安全生产服务的宗旨,针对矿山测试环境条件,利用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对岩体声发射监测定位系统进行了重大改进研制,增强了声发射与微震事件的识别与统计功能以获取较为准确的事件数据,据此实现地压灾害预报;采用适合矿山恶劣环境的远程通信方式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全天候自动实时监测。
以矿山所张银平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在院领导、科研处和矿山所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基金和国家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经费的资助下,在多年从事地压监测专门研究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开发了新一代适合中国国情的AM485 型岩体声发射监测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远程通信方式实现多通道测试,具有参数设置、事件计数、波形存储、数据通信、定位分析、实时连续自动监测等主要功能。事件计数图表输出,根据其变化趋势可分析与监测岩土安全稳定状况,可广泛应用于矿山地压、片帮、采空区监测、露天边坡及尾矿坝等工程安全监测预警。
由于 AM485 型岩体声发射监测定位系统的应用,能够使采矿作业在预知的安全条件下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收矿产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该系统在现场应用中,对地压灾害的成功预警,既证明了该技术系统对硬岩稳定性监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又标志着我国矿山地压监测与预报技术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对其他条件适宜矿山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2007年8月3日,该项研究通过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系统技术指标:☆ 通 道 数: 16(可扩展)
☆ 采样频率: 100kHz
☆ 开机方式: 手动、定时自动
☆ 频率范围: 20Hz~20kHz
☆ 通讯方式: RS-485
☆ 波 特 率: 38400bps
☆ 软件功能: 远程监测控制、事件数统计分析、声发射波形分析、报表打印等
成功用例:承德铜兴矿业公司前身为寿王坟铜矿,自1957年投产以来已开采50年,伴随着资源的开发,井下形成了大小不等百余个采空区。其中,南六号矿体采空区最大,体积约 200 万立方米。如此大的采空区在国内实属罕见。按已探明的储量,南六号采空区下部下六中段以下有可采矿量200万吨,资源价值近7亿元,安全回收至关重要。采用矿山所开发的岩体系统,可以使该空区下部的矿体开采得以在能够预知的安全条件下进行,从而使矿产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回收,可为公司年增经济效益5178.6万元。
内蒙古白乃庙铜业公司属中型采选联合企业,1976 年投产以来,形成长 600 米 、宽 18 米 、垂深 350 米 的采空区。采空区曾两次出现较大规模的地压活动,导致地表塌陷下沉,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据探测,采空区下有 900 万吨的可采含铜矿量,含铜金属 64800 吨,资源价值达 32.4 亿元,安全回收意义重大。实施安全监测后,矿山将原来的房、柱两步回采变为一步回采,使矿石回收率由原来的 65% 提高到 89% ,提高了24个百分点,年增经济效益 1847.22万元。 2007年2月6日,白乃庙铜业公司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岩体垮落事件,塌陷区直至地表。监测系统提前12小时发出了声光报警。在监测系统发出警报后,矿领导及时组织有关部门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联系方式: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矿山工程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文兴1号 邮编:100044
电话: 88399671/48,13651098559
传真: 68339718 , 68321362
联系人:张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