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舞渡镇
北舞渡镇位于漯河市西35公里,舞阳县城北25公里处,北距许昌市45公里,西距平顶山市36公里。镇区北靠沙河,西有灰河,南有泥河,三河环抱,省道许泌路和时南路在镇区交汇。
北舞渡镇代码:411121102。2006年,辖官厅街村、田李村、鹿店村、蒿庄村、鹿庄村、郑李村、文昌街村、军张村、中山街村、顺河街村、东魏村、仲张村、西大街村、黄庄村、左沟村、坡杨村、尚庄村、贾湖村、泥河王村、菜园刘村20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镇域面积43.2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
北舞渡镇位于漯河市西35公里,舞阳县城北25公里处,北距许昌市45公里,西距平顶山市36公里。镇区北靠沙河,西有灰河,南有泥河,三河环抱,省道许泌路和时南路在镇区交汇。
北舞渡是中州历史名镇,原名北舞镇,古称定陵镇,是周代东不羹国所在地(镇西有故城)。春秋时属楚,战国时属定陵县,北魏设定陵郡(辖三县),隋唐改北舞县,元改北舞镇巡检司,作为舞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一千七百余年,明清时称北舞渡镇,后又称沙河渡。北舞渡镇民国初年设定陵区,1931年改为舞阳县第七区,建国后,1950年为北舞渡区,1958年成立北舞渡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撤公社改乡为北舞渡乡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改为北舞渡镇。2000年5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镇。
北舞渡镇早在明清时期,就素有“水旱码头”、“小汉口”、“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称,是豫中货物集散地“中州名镇”。北舞渡文化源远流长,镇辖内名胜古迹12处,诱引文人墨客、商贾艺人云集。山陕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十年,馆内有春秋楼大拜殿建筑群体等;彩牌楼造型精湛、独具风格,属省一级保护文物;贾湖遗址属新古器时代裴李岗文化遗址,在此出土的贾湖骨笛,被誉为“中华第一笛”,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贾湖文化的发掘,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3000年,该遗址属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重点保护开发项目之一。另有樊哙庙、中国第一当铺等名胜古迹更加重了北舞渡的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2002年,全镇大力发展大田蔬菜,建蔬菜大棚,推广优质粮种植。全镇畜牧养殖呈现出“兔、羊、猪、牛、鸡、鱼”齐前头并进的发展势头。全镇形成长毛兔养殖规模小区13个,养兔、牛、猪、鸡规模小区12个,坚持“民营兴镇”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镇工高户600多家,投资在50万以上的民营企业发展到近100家。再生纸厂、镇面粉厂、再晓木业加工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迅猛,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北舞渡镇具有以下十方面的发展优势:
1、省级扶贫开发重点镇的优势。北舞渡镇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镇,可以得到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以工代赈项目、扶贫代款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将有效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2、省级重点镇优势。北舞渡镇是省、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和上级赋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3、交通优势。许泌、时南两条省道在镇区交汇,构成了交通“十字架”,成为舞阳北部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为小城镇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4、历史优势。北舞渡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山陕会馆、彩牌楼、典当行、樊哙庙等省级保护文物,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使北舞渡镇更具鲜活生命力。
5、商贸优势。北舞渡历史上就是商贸名镇,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且现已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是舞阳北部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和小商品集散地。
6、区位优势。北舞渡镇环境优美,沙河、灰河、泥河环抱全镇,200亩的贾湖风光秀丽,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
7、产业优势。经过近几年发展,已形成畜牧养殖、木材加工、蔬菜生产和商贸流通四大主导产业,具备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8、名吃优势。各类小吃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远近闻名,吸引着八方来客,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
9、城镇基础优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日渐完备,为小城镇建设打造了硬环境。
10、人气优势。北舞渡镇政通人和、社会文明,人气旺盛,全镇上下有干大事、创大业的勇气和毅力,具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顽强作风和斗志。
道路建设成效显著,全镇20个行政村全部有油路与省道相通,省道、县道、乡道与村道纵横相连,四通八达,构成了优越便利的交通网络。北舞渡镇于2001年成立了镇自来水公司,自业水入户已有500多家,完成了3500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电话入户率已达65%以上,同时,完成了镇有线电视台和县有线电视网络中心联网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镇区南北主要大道金山大道高标准修建了2200米排水工程,路灯安装及道牙彩砖铺设和行道树的栽植已全面完成,镇区形成了白天绿树成荫,晚上灯火相映的街道美景,顺河街道主要排水排污工程已开始发挥作用,全镇大小桥涵共有50多座,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确保了农业旱涝保收。在2002年,全镇开发建成了10200亩的生态园林,使北舞渡镇创办了绿色氧吧、绿色银行,较好地改善了生态环境。镇区形成了四纵(金山路、石头街、中山街、文昌街)四横(开发路、步行街、市场路、顺河街)八条道路为支撑,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发展格局。
北舞渡镇教育基础设施日渐完备,学校布局更为合理。全镇有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7所。镇政府于2001年与市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办成了一座设施齐全,标准较高的镇直幼儿园,各中小学校都配置了较为完备的教学设备。北舞渡镇一中建成了市“田径训练网点”、市“田径训练中心”、省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该校1997年和200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和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镇建有一所集预防、保健、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2002年镇区高标准的敬老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孤寡老人真正能老有所养。建成了占800亩的镇蔬菜批发市场、商贸一条街、名吃一条街等,占地200亩的民营工业园区已有3家大型企业入驻,为全镇商贸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硬环境。
北舞渡镇根据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市场专业化”和“一街一业,一街一品”的思路,着力培育长毛兔购销、木材深加工、蔬菜生产批发、粮食加工、商贸流通和名优小吃等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豫南长毛兔养殖第一镇”的优势,建立和规范了中原兔毛市场,年购销兔毛在200吨以上。以时南公路北舞渡境西段为轴心,规划建立了大型木材购销加工园区,依托镇高效农业示范园,在时南公路北舞渡境内东段建立了舞阳北部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根据名镇优势,凭借人流物流客流云集的天然区位优势,整修了“两街三路”(步行街、名吃街、开发路、金山路、市场路),规范了五大专业市场(百货批零市场、粮食市场、木材市场、兔毛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产业市场化、特色化发展格局,特色产业的优势日渐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