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市
历史沿革屏东市位于台湾省屏东县西方偏北,北临九如乡,东邻长治乡、麟洛乡,西隔高屏溪邻高雄县大寮乡、大树乡,南接万丹乡,为屏东县的县治及首善之区。本市位于屏东平原之上,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充满南国风情,气候上则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24℃,也因为南台湾的骄阳以及全台湾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而有“太阳城”的封号。璀璨阳光和富庶平原是大自然赐给屏东市的两大美好礼物。南国椰树,更是处处耸立。物产丰富热诚开朗。南台湾的骄阳,更为屏东市蠃得“太阳城”的美誉。
屏东市位于南台湾,半屏山之东,因而于日治时代改名为屏东,西隔高屏溪下游与高雄为邻。屏东市位于屏东县西侧,为全县首善之区,西以高屏溪与高雄县为界,东邻长治、麟洛二乡,北接九如乡,南连万丹乡,行政区域面积65.067平方公里,有79里、1549邻,迄九十五年十二月底,全市居民户数70133户,人数216425人,民风淳朴,交通便捷,工商业繁盛,是一极富发展潜力的都市。
根据史籍记载,屏东市的开发大约在清朝康熙21年间,即公元1684年,由福建省海澄县的居民渡海而来,先在市区建立简单的村落,然后再逐步扩展为具规模的市镇。民国34年台湾光复后,屏东市曾与邻近的万丹、长治、九如三乡合并,成立由省政府管辖的省辖市,直到民国39年全台行政区域调整,才将屏东市单独分出,成立县辖市。介绍概况屏东市在迈向国际化都市的同时,对传统农业发展也相当重视,尤其屏东市的地下水源丰沛,加上气候宜人,极适合农耕,像椰子、叶菜、海丰的绿竹笋及茄子、顶柳的牛蒡等,闻名全台,其中牛蒡更深受日本、香港等地欢迎。
由于腹地辽阔,都市发展的空间大,加上便捷的铁公路运输网,民航机场的启用,高铁及捷运的筹设等。产业由农工并进,迈向精进、专业、科技化,经济部在头前溪筹设二代加工出口区并已进入开发招商阶段。随着产业经济的升级,多项都市建设与规划也同时在进行,如人性化公共设施,美化都市的公园开发及河川整治工程及各种交通建设的兴建,加强与高雄都会的脉动关系,以期屏东市早日成为现代的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