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工光科)于2000年8月成立,由武汉理工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北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双环科技开发投资公司等上市公司和社会企业共同发起设立 ,是以生产经营新一代光纤传感系统系列产品以及相关仪器仪表器件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注册资金3142.85万元,武汉理工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5]。截至2008年末,公司总资产15,958.56万元,净资产7,757.28万元,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7,874.18万元,实现净利润1,167.22万元[4]。
公司董事长姜德生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光纤传感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前,理工光科是“湖北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大中型企业光纤传感技术中心”和“国家科技部光通讯及光传感材料863产业化基地”。公司具有信息产业部认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和公安部安防协会认证的社会公共产品安防设计、施工一级资质,以及建设厅认证的消防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资质,2002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人力资源理工光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现有员工200人中,专职研究人员60余人,正高10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副高21人、博士13人,硕士21人、客座研究人员12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员工总数25%以上。
科研成果理工光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科技项目3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10余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奖成果1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项,省部级奖9项;获得发明专利15项。最新开发成功的光纤光栅公路动态称重系统是世界上应用于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唯一全光学测量系统。光纤光栅轮轴识别器和光纤光栅动态称重仪由理工光科自行研制。
生产结构及规模理工光科与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密切合作,双方共有科研用房5600平方米,建有工艺研究室、光纤微加工研究室、器件研究室、系统研究室、工程摸拟验证实验室、技术标准与计量研究室等六个研究实验室,价值3000余万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仪表设备500多台套。
理工光科在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现代化生产厂房8000余平方米,建有四条专业生产线。现有传感光纤光栅、光纤光栅温度、应变、压力、振动等系列传感器和大型结构工程与重大装备长期健康安全监测系统、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光纤气敏传感器及煤矿瓦斯与一氧化碳一体化监测系统、系列光纤液位传感器、光纤高温传感器及测量系统、煤气柜光纤柜位计等多种系列产品,用户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石油、石化、电力、交通等十余个行业。
理工光科现拥有光纤光栅温度、应变、压力、振动等系列传感器和大型结构工程与重大装备长期健康安全监测系统、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系统、光纤气敏传感器及煤矿瓦斯、一氧化碳一体化监测系统、系列光纤液位类传感器、光纤高温传感器及测量系统、煤气柜光纤柜位计等多种系列产品。公司用户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石油、石化、电力、交通、水利、冶金、建筑、国防、教育科研等十余个行业,为国家大型工程与重大装备及易燃易爆等危险恶劣场所提供新的安全监测手段,为国家众多行业和国防军工项目提供新的检测技术与装备。作为中国国家发改委《光纤传感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项目承担单位和中国科技部863成果转化基地之一,理工光科现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光纤传感器产业化研发与生产基地[1]。
曾获荣誉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2007年)
2)国家公安部科技一等奖——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及其感温火灾报警系统”(2006年)
3)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光纤传感器工业化生产技术及其工程应用”(2003年)
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 (2002年) “ 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04年)
5)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高精度光纤液位类传感器在危险和恶劣等场所的应用和开发 ” (1999年)
6)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03年)
7)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光纤传感器工业化生产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 (2003年)
8)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煤气柜光纤柜位计 ” (1998年)
9)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 光纤传感高温测量系统 ” (2004年)
10) 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精度光纤液位类传感技术在易燃易爆场所的应用开发 ” (1998年)
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 “ 光纤传感与控制技术在油田联合站的应用研究 ” (2002年)
12) 中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 光纤液位计在压力球罐的应用 ” (1996年)
13) 中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 光纤变送技术在油田联合站的应用研究 ” (2002年)[2].
授权专利发明专利1)“光纤高温传感测量方法及装置”(2001年)
2)“光纤气敏传感检测方法及装置”(2002年)
3)“宽带光纤光栅非均匀温度场制作方法”(2002年)
4)“光纤光栅锚索长期工作状态的监测方法及装置”(2002年)
5)“大容量编码式光纤光栅传感监测系统”(2003年)实用新型专利1)“一种新型光纤气敏传感测量装置” (2002年)
2)“编码式光纤光栅传感监测装置” (2003年)
3)“新型可调谐法布理-铂罗腔滤波器” (2003年)
4)“一种新型回转式全自动化学清洗及镀膜装置”(2003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