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民
谢志民,男,教授,1933年出生,四川资中县人,1952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同年底因院系调整转入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1956年毕业后参加中国科大学语言调查第一工作队,到广西从事壮语调查和壮文研究,后留在广西壮文研究指导委员会研究室工作。1980年调到中南民族学院(现中南民族大学)至今。
谢志民先后从事壮语文和语言学研究与教学,土家语、江永女书及其流传区的语言调查和研究工作,成果颇丰。近10余年来,他主要偏重于女书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先后发表和宣读了《论女书文字体系的性质至》、《女书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学的孓孑遗和演变》、《女书是一种独立的自源文字》、《论女书字符构成中的崇鸟意识及其与古越人鸟图腾文化的关系》、《论女书字符构成反应的原始稻作文化现象及其与古越人的关系》、《女书系文字与古越文明》等等,论文20余篇。揭示并论证了,女书是一种与文学史上见到的所有其它文字均无发生学关系的女性书写符号体系,一种举世罕见的记号音节文字。揭示并论证了,女书是中华文化中又一个世界性古老文种,古越文字的孑遗和演变。所著《江永女书之谜》(一套三册,140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赶在女书传人去世之前,深入、细致、准确而系统地抢救了江永女书这一濒临失传的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保存有全书的女书原文及女书传人的读解录音资料),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荣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为了促进女书文化的科学研究,加速中国女书学的形成和女书流传的延续与发展,谢志民撰写了《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一文。内容包括:(一)编撰出版一套全面而完整的中国女书文化研究资料丛书(14种,20册,约800万字);(二)创办女书文化博物馆;(三)召开中国女书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开发以女书文化为龙头的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普美女书文化村、上江圩女书文化城、设置女书碑林)。目前,谢志民和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学的人们正在为完善和实施《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的规划而繁忙地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