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镇
乡镇简介马村镇位于高平市西南部15公里处,全镇总面积65.5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33000人,2006年社会总产值达到19.8亿元,上缴工商税收12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6元,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乡镇。
马村镇的性质确定为高平市西南部的中心镇,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贸型城镇。镇区人口规模2010年为1000人,用地规模为122ha,远期规划为2万人,用地为250ha。 马村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镇党委政府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在2010年底全镇原煤产量达到150万吨,年洗煤能力达到150万吨,生产机焦100万吨,饮料20万吨,发电厂供电达3MW,甲醇30万吨,出栏生猪20万头,财政达到3个亿,实现晋城第一经济强镇的目标。
马村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打绿色品牌、走特色路、兴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化进程。在全镇先后建立起了蔬菜、花卉基地和特色种养植基地,极大地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
马村镇小城镇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投入”,已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对镇城内的公路进行改造,上档升级,初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规划马村镇区以现状为基础,完善老区,建设新区,形成西工业,东工建居住,南旅游、商贸,中文化、服务的格局,绿轴贯穿其中,将逐步建设成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结构新颖、文化品位高的现代化小城镇。
马村镇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有卧佛山、高平关、资圣寺、成汤庙等一大批省级文物保物单位,极具观赏和旅游价值。[1]
绿色马村马村镇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之本,全镇在加快经济步伐的同时,全面推进绿化工程,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并建起了5个生态园林村,关闭一百多个小高炉、小铸造、小煤矿等重污染企业,治理了横穿全镇的母亲河———饮马河;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四旁”绿化等措施,绿化荒山2000亩,退耕还林1250亩,“四旁”植树50多万株,启动通道绿化工程,初步形成了纵贯东西、交错南北、林带连网成片绿色长廊,大大优化了人居环境,使全镇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平安马村马村镇坚持以人为本,从构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入手,营造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全镇25个行政村已建起25个农村治保会、25个农村调委会、9支常年巡逻队,有25名治安协防员,268名治安信息员,253名义务调解员和550个院户联防组。这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长年累月活跃在基层,为农村社会稳定构筑起第一道防线,被中央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实践中,他们探索总结出了“四级六步”社会矛盾调解长效机制,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文明马村马村镇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广泛开展“五爱”、“四有”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镇政府先后投资2000万元,对马村、东周两所中学进行改造,力争建成全市一流的镇办中学,镇里建起了“青年活动中心”和“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村建设文化大院和农民健身活动场所。西牛村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经验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和谐马村马村镇在煤炭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全镇仅去年一年就完成了3个矿井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任务,同时新上和续建重点调产项目5个,总投资达3.9亿元。兴高焦化百万吨技改和余热发电项目,投资总额1.2亿元,一期工程已经完成,3MW余热发电工程已正式并网发电;投资6亿元的丹峰化工30万吨甲醇项目,已完成投资2.28亿元;厦普赛尔新上5万吨生产线项目。这些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增强了全镇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而且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工业强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口数据[2](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19979
男
9964
女
10015
家庭户户数
5623
家庭户总人口(总)
19484
家庭户男
9589
家庭户女
9895
0-14岁(总)
4570
0-14岁男
2224
0-14岁女
2346
15-64岁(总)
14258
15-64岁男
7270
15-64岁女
6988
65岁及以上(总)
1151
65岁及以上男
470
65岁及以上女
68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8637
下辖村[3]
马村村
康营村
陈村村
唐东村
唐西村
永安村
掌握村
阁老村
庄头村
古寨村
麻底沟村
柳沟村
东周村
金章背村
西周村
大周村
东宅村
东崛山村
中崛山村
西崛山村
沟头村
毕家庄村
东牛庄村
西牛庄村
张家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