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起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短距起降是在现代战争中针对空军产生的一个概念,目的争夺制空权、实施空中打击。

一般在300米之内能够起飞和降落的固定翼飞机,就具备“短距起降”的功能(是固定翼),因此,对于野外环境复杂的地区和战斗烈度较大的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具备短距起降能力的飞机并不多,在结构上大体要具备如下特征;

①减小飞机的翼载荷和提高飞机的推重比;

②采用先进的气动布局和改变机翼平面形状;

③改变机翼剖面形状,增大弯度;

④控制附面层;

⑤采用喷气襟翼和动力增升装置。

美军的F-16和F-15飞机的降落距离通常为500—600米,我们的同等飞机的制动后的降落距离为700米,而通常轻型战斗机如果实行短距起降的机动动作,仅一次起飞就会耗油300公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