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艺术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竹刻艺术品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雕饰器物。大约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便普遍使用竹制的用具了,但竹刻开始形成专门的艺术则是明代中期。竹与松、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诗人写竹,画家画竹,艺人刻竹,平凡而普通的竹给予一种超然的美。因此,竹刻艺术品数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嗜喜之物。竹雕大体分两类:一类为竹面雕:如香筒、笔筒。臂搁、扇骨等;一类为立体圆雕:即竹根雕。雕刻作品多为人物鸟兽等立体形象之物。我国的竹资源极为丰富,盛产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是明清时期竹刻艺术的两大中心。嘉定派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为代表。由于他们艺术修养极高,工韵语,善绘画、书法、篆刻等,在竹刻时用刀如运笔,生动有力,人物及动物神态亲切自然。在朱氏三世的努力下,“嘉定派”成为当时全国竹刻艺术最大的流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