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河板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据道光《泰州志》载,泰州城南、西市河、稻河南头和北水关中市河等,曾有多座板桥。其中最有名的,是原西坝口西侧、稻河南头的石板桥。桥名传与元末义军领袖张士诚有关。张士诚,元末泰州人,靠运盐贩盐生。元惠宗至正十三年(一三五三)初,张士诚率盐丁造反,一路攻城略地。义军打到泰州时,城内元兵已有防备,几攻未果。张士诚请当地老乡草绘城防图,与众将、谋士商定分兵偷袭之计。张士诚亲率一支义军,乘船由泰州草河自北突进,另派一路义军从泰州稻河西段接近城门处攻击。稻河大浦头西首的水流较急,河面无桥,元军以为义军不会从这里进攻,因而没有派兵防守。义军趁晚悄悄来到稻河西岸砍树扎筏,当地百姓纷纷扛着自家的门板、铺板前来支援。义军很快抢渡成功,与张士诚亲率的另一路义军合力夹击元军。义军占领泰州后,张士诚下令在偷渡处建桥,取名板桥。清代淮南盐行销各地时,先要将盐从盐场装包运到泰州稻河口的犁山嘴或老西河,由搬运工人把盐包自稻河板桥抬到南岸过秤,经泰坝监掣署所称掣发给验单,再抬上停在城河里的盐船。建国后,随着旧城逐步改造,桥西水池被填平,稻河板桥随之消失。后来的稻河整治工程中,在板桥原址向北五十米左右的河面上新建了一座石拱桥,桥名照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