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种松诗碑
清道光年间,大理三塔寺后、苍山马龙峰至雪人峰一带,青松矫矫,林涛滚滚,绿荫布野,大理城河堤之上,柔条飘拂,柳絮迷空,这些美丽的景致皆源于曾为官入滇的宋湘等前贤。
宋湘(公元1757—1826年),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嘉庆四年进士。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秋, 派任云南曲靖知府,先后任广南、大理、顺宁、永昌、楚雄诸府的代理行政长官和迤西、迤南道尹。末湘人滇为官13年,广施惠政,并有治水、种树之功。公元1816年,在任迤西道尹期间,曾买松种3石,让百姓种于三塔寺后。数年后,听人说当年所种松已高盈1丈,葱翠成林,宋湘欣喜万分,挥毫作诗3首抒发感慨:
不见苍山已六年,旧游如梦事如烟。
多情竹报平安在,浪水桃花一悯然。
古雪神云看风回,十围柳大白头催。
才知万里滇南走,天遣苍山种树来。
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
何时再买三千石,种遍云中十九峰。
三诗手迹深为人所爱,后刻于碑石,保存至 今,现此诗碑立于大理一中校园内。 公元1824年,宋湘再到大理,时年已70,仍与罗天鹏、宫思勤诸官员率百姓上苍山种松,此 次规模较大,自马龙峰到雪人峰,五道山岭几乎种遍。数年之后,当地权贵想据地修坟,霸占松林,知县宫思觐即在林边立石为界,严禁占林。宫知县也是个有心人,事毕,作诗3首志之,其中有道:“元戎手种千株树,太守必开万里花。云散风流惟我在,纷争肯使后人哗!“表示了对权贵的抗争。
种松于山之外,宋湘还植柳于堤。道光四年六月,溪水暴涨,直人大理城西,逾城而过,民多为扰。宋湘与罗天鹏、宫思或是觐等官员又捐出俸禄修筑河堤,并植柳于堤上,规定每年均挖河补堤,以保永久。数年后,堤柳成荫,河水不溢,而此时宋太守已离开人世,罗将军也已去往他方。抚今追昔,宫知县感慨万千,写诗述怀道:
元戎勋业振三边,余力犹能障百川。
千足长堤三尺柳,绿荫临水水含烟。
风流太守足千秋,曾记湘湖问归游。
断肠一声君去也,碧溪流水使人愁。
对世人关爱,对自然关爱,宋湘植松种柳的往事和优美的诗篇,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完美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