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德国系统(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 Engler System):

恩格勒(A. Engler)分类系统系修正艾契勒(A. W. Eichler,1839~1887)之分类系统而来的,其分类方式主见于蒲蓝特(Prantl,K.)共编之自然植物分类志科(Die Naturlichen Pflanzenfamilien)中,自1892年开始出版,共计先后完成20卷。恩氏是与吉尔(Gilg,E.)共版,自1936年起,已发行11版。1954年由麦契奥(Hans Melchior)与韦达蔓(Erich Werdermann)共同修正本书(Engler·s Syllabus der Pflanzenfamilien),从下等植物至裸子植物,为第一卷(1954),1964年再由前者单独修改,把被子植物区分为17门,而成为第二卷。

本系统的特点如下:

把葇荑花序群与单花类认为较原始,而其它花序与两被花类归为进步的种类。

先认为单子叶植物较双子叶植物原始,其次是双子叶植物区分为离瓣与合瓣,乃雄器由单纯趋向复杂方向演化之故。

本分类系统特别首重于花粉管与胚胎之有无,来作区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