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
神奇的巴丹吉林及其旅游业
闻名于世的巴丹吉林沙漠,分布于额济纳河以东、宗乃山和雅布赖山以西、拐子湖以南的地区。总面积为4.71万平方公里,在阿右旗境内的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峰相对高度在300--500米之间,以其奇特的造型和高陡而著称。沙壑、沙峭、沙峰随处可见,气势尤为壮观。沙漠中分布大小湖泊113处,而每一个湖泊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湖边四周的沙山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奇特造型。沙山坡度大,爬上沙顶顺坡向下滑行,就可以滑入湖水之中,并能听到沙山发出的飞机轰鸣般的声响。无风之日,从沙山顶上观看,可以清楚地观赏到湖中游动的鱼群和沙山倒影。最为奇特的是咸湖中竟有清泉涌出,泉水甘甜而湖水涩苦;有的咸水湖中有礁石兀出,不足3平方米的礁石上有100多个泉眼涌出。清澈、甘甜的淡水湖不仅养育着鲤鱼、草鱼、白鲢鱼、鲫鱼、武昌鱼等鱼类,而且还能引来野鸡、天鹅等十余种鸟禽。无论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凡有水的湖泊,周围芦苇丛生、红柳茂盛,湖中碧波荡漾、水鸟嬉戏、鱼翔浅底,确有“漠北江南”之奇景。有一个奇湖名叫古潼京。固日班吉林,清朝末年有人发现过此湖,3个小湖成鼎形,而后人又极少看到。六十年代,地质工作者从飞机上看到过此湖,投下标旗,但经过几个月寻找,只找到两面旗标,而此湖未能找到。如今这一神奇的湖名如神话般地广为流传在民间,此谜至今尚未解开。
在1995年8月,惘野町中日合作鸣沙学术调查团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考察后认为,巴丹吉林沙丘所发出的声音,类似直升轰炸机的声响,又酷似雷声,沉闷而深远,25公里处可清楚听见。与美国鸣沙、甘肃敦煌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鸣沙相比,沙丘高、污染少、保护好、面积大,是世界最大的鸣沙区,为“世界鸣沙王国”。除此之外,还有沙漠深处的古庙--巴丹吉林庙。此庙建于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据说,在建庙过程中,从银川、武威、张掖等地雇用木匠、画匠、泥匠,从雅布赖山拉运基石,从新疆驮运栋梁,从几十里路外用骆驼拉砖运物而建造。当时取藏语名为“噶勒丹彭茨克拉布吉林”,庙宇分上下两层楼阁式建筑,占地面积达273.7平方米。令人兴奋的是,在“文革”中,由于其地处大漠而免遭破坏,现此庙成为阿拉善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寺庙。此庙四周,有湖水包围,庄重而别致,素称“沙漠中的故宫”。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相对高度最突出、湖泊最多、鸣沙声最大的沙漠,因此它所形成的景观和风格也最为独特。沙山、鸣沙、湖泊、绿草、鸟禽、古庙、蓝天,还有骆驼,这一切溶为一体,是一个其他国家和地区所罕见的沙漠自然风景区。
在这浩瀚的沙漠之中,既有神秘奇特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那100多个湖泊中,大多为咸水湖。因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差异,这些湖中储藏着丰富的钠盐、钾盐、硼、芒硝和天然碱等矿产资源。还有俗称“药中之王”的甘草和盛名于世界的“沙漠人参”--苁蓉等十余种名贵药材。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也逐渐开始转变,旅游爱好者越来越多,旅游业方兴未艾,旅游方向开如由城市、公园、名胜古迹、甸山名水向奇、特、新、险方向发展;欣赏思维也从青水秀向苍凉粗犷方面转变。在巴丹吉林这样神秘奇特的自然风景区,以开发旅游业为导向,逐步开发和利用各种地下资源以及种植、养植业,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具有广阔的前景。从1996年阿右旗落莎日台苏木格盟民族事务局开发巴丹吉林旅游第一村、第二村以来,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的一些科学家、探险家、旅游爱好者等多次来考察和旅游观光。这已说明,巴丹吉林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喜爱。
2003年,全盟召开旅游工作会议,明确了旅游业在我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和作用,确立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开发巴丹吉林旅游业,对宣传巴丹吉林、开发巴丹吉林、治理巴丹吉林以及提高我盟知名度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