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民

1.原总参谋部政治部顾问、少将(1904—1982)原名叶书,字有基,乳名怡菁,浙江省龙泉县天平乡(今安仁镇)李登村人。1921年考入杭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2年夏,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毕业,留校任政治部宣传干事,编辑《黄埔日刊》。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参加过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
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政治部主任,
中共中央情报部第一局局长,
西北公学副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
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第二十六小组代表,
牡丹江省建设厅厅长,
东北人民政府财经计划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
军委直属政治部主任,
解放军报社总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总参谋部政治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军衔。
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晚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革命史组副组长,对革命斗争史的撰写、收集、审阅,做了大量工作。
著有《狱中十年》、《李逸民画选》。
2.革命烈士(1914—1942)
原名李本修。山东省临朐县李家营村人。
1927年到临朐城里小学读书,
1933年考入济南乡村师范。乡师毕业后,回临朐书院小学任教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书院小学停办,从事抗日革命活动。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9月,任中共临朐县委组织部长,不久任县副参议长。
1940年5月,任中共临朐县委书记。
1941年春,任沂蒙专署粮食科科长。同年1 1月,在反“扫荡”斗争中,因叛徒告密,牺牲于莒南县野猪旺村。
3.原山西省运城地区文联主席(作家)笔名:雯霓,男,1929年12月生,汉族,山西运城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山西运城中级师范。1956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
历任
解县教育科科员,
中共晋南地委办公室干事,
运城县解州公社党委副书记,
运城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文联主席,
山西省文联第三、四、五届委员及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长篇小说《双喜临门》、《血战运城》,
中短篇小说集《悲欢泪》,
短篇小说集《秋收的时候》、《丽梅的心事》、《初春的早晨》、《同伴》,
中篇小说《两个社长》、《春水碧波》、《国宝》,
中篇报告文学《涑水河边》、《红心向党》等。
短篇小说《捐粮》获1951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乙等奖,
长篇小说《血战运城》获2001年第三届伯乐文学奖优秀奖。
4.历史人物(宋)宋代人,他编著《忘忧清乐集》是一部重要棋书。《忘忧清乐集》书名来自宋徽宗的题诗:“忘忧清乐在枰棋”,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文字部分,包括《棋经十三篇》、《棋诀》、《论棋诀要杂说》等重要著作;二、全局棋谱,其中有著名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四仙子图》等;三、边角的着法,包括有座子的与无座子的着法;四、棋势,每个势子各有专名,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局部死活。本首七绝诗意包含围棋的几种别称(忘忧、枰棋、坐隐、吴图、乌鹭、河洛、木野狐、烂柯)。
七绝·李逸民
忘忧清乐在枰棋,坐隐吴图悟道机。
乌鹭悠闲飞河洛,木狐藏野烂柯溪。
5.原济南军区副参谋长、少将(1904—1969)湖南省浏阳县人。
1927年参加浏阳县东乡红军游击队。
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三军团第四师一团团部司务长、管量员,
红三军团第四师司令部运输队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供给部供给员,
临汾办事上总务科副科长,
一一五师补充团供给处粮秣股股,团供给处处长,
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供给部副部长,
鲁南军区供给处处长,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
任鲁中南军区供给部部长,
山东军区供给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山东军区后勤部部长,
济南军区后勤部部长,
济南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