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后山洞穴堆积
庙后山洞穴堆积(Miaohou shan cave deposits)是位于辽宁本溪山城子村庙后山南坡的洞穴堆积,自下而上分8层,洞内发现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是东北地区时代最早的一个含有直立人化石的动物群。其中1~3层属更新世早期,4~6层属更新世中期,7~8层属更新世晚期。第5~6层堆积为褐黄色亚粘土,其中含石灰角砾,下部胶结坚硬,局部呈钙板状,上部角砾少,较松散。庙后山哺乳动物群(Miaohou shan mammal fauna)有Equus sanmeniensis、Dicerorhinus mercki、Macaca robusta、Megaloceros pachyosteus、Sinocastor anderssoni等,基本上与周口店第1地点相同;第4层哺乳动物化石有代表温暖气候的Dicerohinus merchki,从各层动物化石种类来看,庙后山人(Miaohoushan Man)生活时期,经历了由湿凉—温暖—温凉干燥的气候变化。孢粉组合反映为茂密的Pinuspollenites和Quercoidites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反映的气候条件及其变化也基本上与哺乳动物群相一致。据古地磁测试4~8层为布容时,年代新于73万年,第4层中间出现的可能是琵琶湖亚时E亚时,年代为40万年;铀系测年4层顶至6层上部分别为33万年、30万年、23万年和14万年。与周口店第1地点比较,表明它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都相当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