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与对话: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评论研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版权信息书 名: 影响与对话:

影响与对话: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评论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评论研究

作者:孙士聪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208083219

开本: 16

定价: 37.00 元

内容简介《影响与对话》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理论旅行进行了全面审视和深入思考。作者认为,清理并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与我国新时期文论之间的影响和对话敞开了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问题的新视阈。该书考察了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之间的交互影响,以意识形态论域为支点整体讨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理论概貌,在此基础上对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与审美乌托邦等三个论域展开深入剖析。

作者简介孙士聪,1972年生于山东省费县,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西方美学与文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编辑推荐《影响与对话》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为中心,探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相互影响的概貌,并在这一认识前提下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多元化走向,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接受研究状况和具体语境,考察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意识形态与审美、意识形态与审美乌托邦等问题上的影响和对话。

目录序

绪论

第一章中国视野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第一节早期接触:以卢卡奇为中心

第二节新的起点:推进与论争

第三节跨世纪的探索:理解与对话

第二章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中国元素

第一节布莱希特与中国戏曲

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诱惑

二、史诗剧理论与中国传统戏曲

第二节阿尔都塞、马舍雷与毛泽东思想

一、阿尔都塞与毛泽东的《矛盾论》

二、马舍雷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章走向多元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第一节意识形态:一个概念史的理解

一、从托拉西到马克思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继承与扩展

第二节走向多元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一、阶级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日常生活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

三、心理学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

四、语言学向度的意识形态理论

五、小结

第三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与中国化论域

一、思想渊源与理论动力

二、论域的选择

第四章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

第一节艺术生产论:从马克思到西方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从本雅明到伊格尔顿

第二节艺术生产论:在中国现代文论视阈中

一、现实的诉求与理论的思考

二、艺术生产论的延伸

第三节中西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对话与融合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接受及其动力

二、艺术本质多元化认识

三、批判精神和意识形态维度

第五章意识形态与审美

第一节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

一、意识形态抑或审美:文艺本质论的历史行程

二、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新时期文论视野中:以伊格尔顿为中心

第三节审美意识形态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新世纪反思

一、重审文艺理论的政治维度

二、反思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六章意识形态与审美乌托邦

第一节审美乌托邦再阐释

一、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乌托邦及其精神

二、审关乌托邦:价值论维度的考察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审美乌托邦的营建

一、从异化批判到审美乌托邦

二、审美乌托邦正负面

第三节西方马克思主义审美乌托邦与新时期文论话语

一、“人”的视角

二、乌托邦的失落:一个反思

结语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