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战斗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消防战斗服

消防战斗服

本公司生产消防战斗服,有94式,97式,2000式,02式.颜色:藏蓝,苹果绿,桔红,TPP超过28,四层结构,穿着舒适耐磨,抗化学品,不会爆裂.另外还有消防隔热服,防化服.,新老式,消防头盔消防安全带

消防战斗服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消防灭火防护服 Protective clothing for firefighters

消防员在进行灭火战斗时穿着的专用服装,用来对其上下躯干、头颈、手臂、腿进行热防护,但防护服的防护范围不包括头部、手部和脚部。

3.2防水透气层 moisture barrier

用于阻止水向隔热层渗透同时又能排出水蒸气的防护服部分。

3.3隔热层 thermal barrier

用于提供隔热保护的防护服部分

3.4接缝 seam

面料的两个边缘的连接,通过缝纫或其他方式牢固地附在防护服上。

3.5反光性标志带 reflective trim

缝纫在外衣上能反射光线作为标志用的面料,有利于提高可见性。

4款式、号型、规格

4.1款式 本标准防护服的款式为分体式,由防护上衣、防护裤子组成,连体式防护服也可参照本标准的性能要求。

4.2号型 号型的设置按GB/T1335.1、GB/T1335.2有关规定。

4.3规格

防护服主要规格按GB/T1335.1、GB/T1335.2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防护服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按表1规定。 表1主要部位规格允许偏差 单位为cm

序号

部位名称

允许偏差

备注

1

衣长

±1.0

2

胸围

±2.0

5.4系列

3

领围

±0.7

4

袖长

±0.8

圆袖

±1.2

连肩袖

5

总肩宽

±0.8

圆袖

6

裤长

±1.5

7

腰围

±1.0

5.2系列

8

臀围

±2.0

消防战斗服技术要求5.1设计要求

5.1.1防护服的结构

防护服是由外层、防水透气层、隔热层、舒适层多层织物复合而成的。这种复合物可允许制成单衣或夹衣。并能满足基本服装制作工艺要求和辅料相对应标准的性能要求。

5.1.2防护上衣

5.1.2.1保护的区域

防护上衣应对消防员的上部躯干、颈部、手臂和手腕提供保护,但保护的范围不包括头部和手部。防护上衣和防护裤子多层面料之间的重叠部分不应小于200mm。

5.1.2.2衣领

防护服的衣领高度不应小于102mm,并应有搭接或扣牢配件。衣领的结构应包括外层、防水透气层、隔热层。

5.1.2.3门襟

门襟的结构应包含外层、防水透气层和隔热层。

5.1.2.4袖口

袖口应设计得使之能保护消防员的手腕,并防止燃烧的废碎片进入到袖子中。袖口不得妨碍防护服的穿着,并应与防护手套的佩戴相配合。

5.1.3防护裤子

防护裤子应对消防员的下肢和腿提供保护,但不包括踝部和脚部。

5.1.4反光标志带

反光标志带应牢固地缝合在防护服上衣和裤子上,分体式防护服在上衣胸围、下摆、袖口、裤脚处缝合宽度不应小于50mm的反光标志带。反光标志带的设置,应在其360°方位均能可见。

5.1.5标签的位置

标签应放置在防护上衣前胸左侧的舒适层上。

5.1.6颜色

防护服的颜色为藏蓝色。

5.1.7辅料

a) 所有五金件应无斑点、结节或尖利的边缘。并经防腐蚀处理;

b) 应选用具有阻燃性的缝纫线和搭扣,颜色与外层面料相匹配;

c) 防护上衣的前门襟处应选用不小于8号的拉链,颜色与外层面料相匹配;

d) 防护裤子的背带应选用松紧带。

5.2面料性能

5.2.1外层

5.2.1.1阻燃性能

损毁长度不应大于100mm,续燃时间不应大于2s,且不应有熔融,滴落现象。

5.2.1.2表面抗湿性能

沾水等级不应小于3级。

5.2.1.3断裂强力

经、纬向干态断裂强力不应小于650N。

5.2.1.4撕破强力

经、纬向撕破强力不应小于100N。

5.2.1.5热稳定性能

经260℃±5℃热稳定性能试验后,沿经、纬方向尺寸变化率不应大于10%,试样表面无明显变化。

5.2.1.6单位面积质量

单位面积质量应为面料供应方提供额定量的±5%。

5.2.1.7色牢度

耐洗沾色不应小于3级,耐水摩擦不应小于3级。

5.2.2防水透气层

5.2.2.1耐静水压性能

耐静水压不应小于17Kpa。

5.2.2.2透水蒸气性能

水蒸气透过量不应小于5000g/(m2?24h)。

5.2.2.3热稳定性能

经180℃±5℃热稳定性能试验后,沿经、纬方向尺寸变化率不应大于5%,试样表面无明显变化。

5.2.3隔热层

5.2.3.1阻燃性能

损毁长度不应大于100mm,续燃时间不应大于2s,且不应有熔融、滴落现象。

5.2.3.2热稳定性能

经180℃±5℃热稳定性能试验后,沿经、纬方向尺寸变化率不应大于5%,试样表面无明显变化。

5.2.4舒适层的性能

不应有熔融、滴落现象。

5.3整体防护性能

热防护能力TPP值不应小于28cal/cm2。

5.4针距密度

各部位缝制线路顺直、整齐、平服、牢固、松紧适宜,明暗线每3cm不应小于12针,包缝线每3cm不小于九针。

5.5色差

防护服的领与前身、袖与前身、袋与前身、左右前身不应小于4级,其它表面部位不应小于4级。

5.6接缝断裂强力

防护服外层接缝断裂强力不应小于650N。

5.7反光标志带

5.7.1逆反射系数

逆反射系数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逆反射系数单位为cd/(lx·m2)

观 察 角

入 射 角

20°

30°

40°

12,

330

290

180

65

20,

250

200

170

60

25

15

12

10

1°30,

10

7

5

4

5.7.2耐热性能

在温度为260℃±5℃条件下。试验5min后,反光材料表面应无炭化、脱落现象。其逆反射系数不应小于表2规定值的70%。

5.7.3阻燃性能

续燃时间不应大于2s,且不应有熔融、滴落现象。

5.7.4耐洗涤性能

洗涤25次后,不应出现破损、脱落、变色的现象。

5.7.5高低温性能

经高低温试验后反光标志带不应出现断裂、起皱、扭曲的现象。

5.8五金件耐高温性能

试样经高温试验后,应保持其原有的功能。

5.9缝纫线耐高温性能

试样经高温试验后,应无融化、烧焦的现象。

5.10重量

整套服装重量不应大于3.5kg。

5.11外观质量

a) 各部位整烫平服、整洁、无烫黄、水渍、亮光;

b) 衣领平服、不翻翘;

c) 对称部位基本一致;

d) 粘合衬不准有脱胶及表面渗胶;

e) 标签位置正确,号型标志准确清晰。[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