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叠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褶叠层(folding layers)由中国学者(1981年,1984年)提出。在地壳较深构造层次中,在伸展构造体制的水平分层剪切流变机制下,原生成层岩系发生变形—变质作用而形成的一套基本上能按时代新老划分大套层序,但在本质上,它又是经过构造重建的、发育有以顺层韧性剪切带和顺层掩卧褶皱为主体的固态流变构造群落,并经历强烈递进变形,由新生的平行面状构造横向置换原生层理(或先期面理)而形成的崭新的构造地层单元。因此,褶叠层是包容全部顺“层”固态流变构造群落的构造—岩层综合实体,其原始地层的本质和面貌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改变,构成了不同形式的构造地层单元。[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