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利率规则研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

基于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利率规则研究

书 名: 基于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利率规则研究

作者:尚煜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505882140

开本: 16开

定价: 20.00元

内容简介回顾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最优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理论的提出被称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突破。所谓最优政策时间不一致,是指由于政策缺乏可信性而导致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未能达到最初的政策目标,从而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一理论涉及到政府和公众的战略选择及其相互作用,引起了人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策信誉的思考。

从我国央行行使货币政策职能以来,一直都是相机抉择性的“逆风向”政策,伴随着这种操作,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出现,为实现“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对如何执行货币政策,理论界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另外,我国一直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中介目标进行宏观调控,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这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在其货币政策操作中,更加重视利率的作用。

本书在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理论基础上,以货币政策操作模式的选择为出发点,探讨有效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中的发展前景;探讨最优政策操作模式选择问题。

作者简介尚煜,女,1979年12月出生。2003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及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金融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主要从事金融政策理论与实践、金融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能源经济及政策等研究与教学工作,荣获教学质量二等奖,并在国际会议、国内一级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图书目录第1章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第2章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理论基础

2.1 货币政策传导及模式选择

2.2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在经济运行中的体现

2.3 预期与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2.4 最优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理论基础

2.5 时间不一致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2.6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理论

第3章利率工具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的应用研究

3.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理论

3.2 我国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践-

3.3利率传导途径的理论基础

3.4 我国利率政策的实践

第4章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国际比较

4.1 美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4.2 日本利率政策的实践

4.3 中美两国利率中介指标的实证检验

第5章时间不一致性在利率政策中的实证检验

5.1 利率政策的微观基础分析

5.2利率政策中规则和相机抉择有效性分析

第6章央行利率调整的博弈分析

6.1 博弈类型的选择及要素确定

6.2 央行与企业的博弈行为分析

第7章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