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化乡
乡镇简介山化乡位于洛阳市偃师市区东6公里处,东与巩义市接壤,北峙邙山岭
乡政府办公楼,南界伊洛河,是偃师市东北的门户,也是洛阳市东部的锁钥。陇海铁路、郑汴洛高速公路、314公路(偃巩公路)平行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历史沿革1958年属老城公社,1962年析设山化公社,1983年撤公社建乡。1997年,面积69平方千米,总人口4.8万,辖石家庄、寺沟、忠义、台沟、山化、王窑、东屯、汤泉、蔺窑、关窑、张窑、牙庄、马洼、光明、油殿、新明、向阳17个行政村。[1]
辖区代码辖区
山化、寺沟、忠义、台沟、石家庄、王窑、东屯、汤泉、
山化乡蔺窑、关窑、张窑、牙庄、马洼、光明、新明、油店、向阳17个行政村。
代码
山化乡~410381200:~200山化村 ~201寺沟村 ~202忠义村 ~203台沟村 ~204石家庄村 ~205王窑村 ~206东屯村 ~207汤泉村 ~208蔺窑村 ~209关窑村~210张窑村 ~211牙庄村~212马洼村 ~213光明村 ~214新明村 ~215油店村 ~216向阳村[1]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45905
男
22891
女
23014
家庭户户数
12034
家庭户总人口(总)
45764
家庭户男
22792
家庭户女
22972
0-14岁(总)
12275
0-14岁男
6419
0-14岁女
5856
15-64岁(总)
29290
15-64岁男
14664
15-64岁女
14626
65岁及以上(总)
4340
65岁及以上男
1808
65岁及以上女
253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4414
经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化乡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山化乡形成了以化工、制鞋、机械加工、铝制品、科教仪器、防水材料为主的六大行业支柱。东化公司的1-4酸、尼文酸等7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新星铸造厂的产品被美国通用公司采用,马洼的农用铝接头远销省内外,台沟的教学仪器畅销全国各地。东化公司是偃师市第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
蔺窑是偃师市山化乡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偃师城区东北约6公里的邙山上。在该村极目南望,中岳崔巍,伊洛如带,风景如画。该村西临关窑,东接新明,南为王窑、东屯,北为牙庄、马洼,史上有洛阳通往北京的老官道横贯村境。该村拥有人口1520人,以种植、养殖为主业,经过近些年的建设,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教育、娱乐等各项公共设施齐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业上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建成了东屯3000亩全国节水增效示范园区和关窑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在种植上已发展有王窑的大棚果树。在养殖上,建成了以肉牛为主的汤泉现代化养殖园区和油店养殖园区,态势良好;蔺窑引进波尔山羊建立养羊专业村。
文化资源山化乡古文化资源丰富、文物荟萃。商成汤陵建于此,中国书法史上三颗耀眼星座的墓地也都建在乡属汤泉-东屯-石家庄依山傍水的一条直线上。中有汉魏时期楷书鼻祖钟繇墓、西有开一代书风的颜真卿陵园、东有明清年代蜚声中外的神笔王铎墓。宋“会圣宫”碑和北魏寺沟造像碑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
基础建设山化乡以环境整治、卫生保洁为重点投资10万元开展绿化、亮化工程
颜真卿墓,种植女贞、蜀桧、雪松等绿化树6000多棵,在主干道安装路灯16盏,使镇区的环境大大改善。同时还准备投资50多万元在镇区建设一个占地35亩的休闲娱乐广场,对镇区民主路进行复修。全乡共投资60多万元,建设垃圾池254个,垃圾填埋场21个,购置垃圾车17辆,镇区和各村全部成立了专业的保洁队,保洁人员达到63名,签定保洁协议书,并统一着装上岗,各村制定了《村容村貌管理办法》、《保洁员职责》等制度,保证了卫生长效机制的正常运转。
山化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如东屯、王窑、光明等,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成立专业保洁队伍,实行责任承包制,对垃圾日产日清。汤泉村在各条街道建垃圾池,村出资7000多元购买垃圾车,通过“一事一议”确定每户每季度交纳10元垃圾清运费,垃圾车拥有者定时清理垃圾,蔺窑、忠义等村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群众参与,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并树立环卫标兵,给予适当奖励,对卫生开展不好的户进行曝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山化乡共建成户用沼气池605座,占任务的70%,完善村级沼气服务网点6个,培训沼气技术人员60多人;硬化通组通户道路29公里,配套完善排水设施95%以上;东屯、山化、忠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正在实施中,计划解决安全饮水1万人;新建、完善关窑、光明、蔺窑、台沟高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三个,新建设的山化乡便民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该乡各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消除,人居环境得到了切实改观,老百姓真真正正的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旅游资源山化乡古文化资源丰富、文物荟萃。商成汤陵建于此,中国书法史上三颗耀眼星座的墓地也都建在乡属汤泉-东屯-石家庄依山傍水的一条直线上。中有汉魏时期楷书鼻祖钟繇墓、西有开一代书风的颜真卿陵园、东有明清年代蜚声中外的神笔王铎墓。宋“会圣宫”碑和北魏寺沟造像碑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汤驾崩葬邙山在蔺挺达墓北侧不远处、距离蔺窑村中心约1公里的地方,还有一座大冢。冢高约7米,呈覆斗状,底部周长近百米,四周遍植松柏,郁郁苍苍,这便是被孔子称为“三代之英”之一的商汤的长眠之地。商汤墓的墓冢非常高大,古木参天,碑碣林立,百姓俗称“汤王陵”。原来有许多建筑,称为桐宫,后被人唤作“汤王庙”,每年前来祭祀的人络绎不绝。在墓的西南方向数百米处,还有一片大洼地,积储的雨水长年不竭,清澈甘甜,被称为“汤王池”。历经沧桑,这些建筑、景观都被毁了。2001年春,蔺窑村民再次整修汤王陵,才使种种历史遗迹得到了初步恢复。宋会圣宫碑宋会圣宫碑位于偃师市山化乡寺沟村凤凰山上。该碑系中原第一巨碑。碑高9.2米,碑帽高2.90米, 宽2.22米,厚0.72米。两侧浮雕舞龙四条,龙尾盘向顶端,龙首伸向四角,正面偏下有圭形题额,阴刻篆 书“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铭”十一个大字。碑身高4.90米,宽2.19米,厚0.55米,四周饰以线刻龙形和 流云纹,两侧浮雕云鹤图案。碑文36行,行84字。其主旨乃在颂扬宋初诸帝太祖、太宗、真宗以及仁宗的武功、圣德、教化、政 绩。颜真卿墓颜真卿墓位于偃师市山化乡汤泉村的村口,村民称之为“颜鲁公坟”。颜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长宽均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明碑为县令吕纯如撰写的“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记”。该碑高1.75米,宽0.60米,厚0.15米。清碑高1.45米,宽0.6米,厚0.17米。正面正中刻“福唐赠司徒谥文忠颜鲁公之墓”,为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太守张松孙和邑令汤毓倬所立。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山化乡政府对颜真卿墓进行了整修,并建立了颜真卿纪念馆。
历史名人相传明清时期,蔺氏族人在山化乡邙山之上半耕半读,勤俭持家,培养出众多人才。其中,蔺完植、蔺挺达最为著名,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让偃师一带的百姓津津乐道。蔺完植,字无翳,号六一,父亲蔺芑曾以“孝义”闻名乡里。蔺完植从小刻苦攻读,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考中进士,历任南京都察院经历、户部郎中、湖广衡州知府等官职。
花甲之年,蔺完植因病告老还乡,居住在祖传土窑宅院里,每日布衣粗食。64岁那年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子孙不许仗势欺人,非公事不得见郡守、县令,遇到官绅侵害百姓利益,要尽力抑强助弱。百姓感其恩德,称颂他为“廉介君子”。
蔺挺达是蔺完植的孙子,字金芝,明朝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考中举人,清朝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得中进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吏科右给事中、户科左给事中等职,官至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挺达和他的祖父一样,也是一个清正廉洁、性格耿直的人,为百姓仗义执言,一生艰苦朴素,民间传说中称他为“老实官”。如今,在蔺窑村北的一块农田里,仍存留着一座圆形墓冢,墓冢前面,一通青石雕制的石碑高大异常,上刻“敕授文林郎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公之墓”,落款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这便是蔺挺达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