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飞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斑飞蜥

bān fēi xī

Draco maculatus Gray

别名飞龙,英文名Flying dragon

国内分布于西藏、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头体长80毫米,尾长125毫米左右。是一种体侧有翼膜的蜥蜴。头高,吻扁而钝,鼓膜被鳞,喉下及颈侧有囊状皮肤褶襄。颈囊褶较小,三角形;喉囊褶较大,尤其是雄性的更发达。躯干两侧有5对肋骨延伸支持皮膜而构成飞膜。背面灰褐色;躯干有3-5条横纹,翼膜背面为橘红色并带有黄绿色,还散有不规则的黑斑。翼膜的腹面浅黄色,有不规则的斑点,喉囊褶为浅黄色,基部为蓝色;颈囊褶的腹面为红棕色。

较典型的热带森林种类。生活于山区林间,行动敏捷能沿树干上爬,借翼膜从高处向下滑翔。捕食昆虫。地上产卵2-5枚。

别名飞龙,英文名Flying dragon

国内分布于西藏、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

头体长80毫米,尾长125毫米左右。是一种体侧有翼膜的蜥蜴。头高,吻扁而钝,鼓膜被鳞,喉下及颈侧有囊状皮肤褶襄。颈囊褶较小,三角形;喉囊褶较大,尤其是雄性的更发达。躯干两侧有5对肋骨延伸支持皮膜而构成飞膜。背面灰褐色;躯干有3-5条横纹,翼膜背面为橘红色并带有黄绿色,还散有不规则的黑斑。翼膜的腹面浅黄色,有不规则的斑点,喉囊褶为浅黄色,基部为蓝色;颈囊褶的腹面为红棕色。

较典型的热带森林种类。生活于山区林间,行动敏捷能沿树干上爬,借翼膜从高处向下滑翔。捕食昆虫。地上产卵2-5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