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沿河村基本概况沿河村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截至2008年9月,该镇总人口3千余人,面积2960亩,318国道贯穿全村。43个村民组,主产棉花、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2007年人均纯收入5006元。全村党员82人,设党总支1个,下设2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其中流动党员3人。[1]

2、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沿河村基本概况沿河村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截至2005年,村地域面积5.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595.86亩、山林40亩、鱼塘772亩;下设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33人,其中劳动力1029名;2005年底,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0人。[2]地理位置沿河村地处三合乡最北端,东与塘泾村相邻,南与二都村交界,西靠武康镇,北面为乾元镇,村委驻地与乡政府所在地相距9公里。[2]经济状况截至2005年,全村有个私企业3家,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1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80万元;税利4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5.8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960元;村级组织阵地办公场所260平方米。[2]自然景观

沿河村
古樟树“一洞天”景观

三合乡沿河村东风组有棵古樟树,虽两度起火燃烧,却依然生机勃勃,这棵树的主干中间已全部被焚烧变空,站在底下可以看到阳光从树梢顶部的洞里射下来,形成别样“一洞天”景观,令人称奇。这棵古樟约350年树龄,1937年间,这棵树被雷电击中,树干中间冒烟燃烧,当时村民迷信,认为树里面躲藏了邪物没人去救火,结果树中心被烧出一个大洞,但它却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2003年,几个小孩在树下烤火,不小心把古樟引燃,接到报警的消防队员赶到把火扑灭。第二年它依然抽枝发芽,长得枝繁叶茂。随着下渚湖景区的开发建设,村里的一批古树名木已成了珍贵的人文资源;这棵古樟历经劫难而不死,村民们都把它当作与自己和谐相处、保一方平安的风水宝树,倍加珍惜和爱护。[3]

3、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沿河村村情概况

沿河村
俯瞰沿河村全貌

沿河村隶属大关县天星镇,地处镇政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到镇道路为一般公路,交通方便,距县65公里。辖高桥、二坪等43个村民小组。截至2006年底,有农户1142户,乡村人口5006人,其中农业人口5006 人,劳动力4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83人。

全村国土面积65.5平方公里,海拔1614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8860亩,人均耕地1.76亩,林地36387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4.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7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林果业为主。自然资源截至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860亩(其中:田1620亩,地7240亩),人均耕地1.76亩,主要种植玉米、稻谷、薯类等作物;拥有林地3638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334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66 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7亩;草地10935亩;荒山荒地28721亩,其他面积13295亩。有煤、矿等资源。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全村有167户通自来水,有191户饮用井水,有9.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06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8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1户。

截至2006年底,该村到镇道路、进村道路、村内主干道均为土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摩托车1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620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小水窖52口。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1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95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9.4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3.93万元;畜牧业收184.166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15头,肉牛80头,肉羊42 头);林业收入47.78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5万元;工资性收入154.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7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89人,在省内务工420人,到省外务工169人。人口卫生截至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1142 户,镇村人口5006人,男性2949人,女性2057人。其中农业人口5006人,劳动力245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4794人,彝族123 人,其他民族89人。到2006年底,享受低保375 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20公里。文化教育截至2006年底,该村建有小学13所,校舍建筑面积9733平方米,拥有教师30人,在校学生698人,距离镇中学20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98人,其中小学536人,中学生158人。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14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86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7万元(人均13.98 元),一事一议筹劳2175个(劳均1个)。2006年末集体总收入539.43万元。[4]

4、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沿河村村情概况

沿河村
沿河村委会

该村隶属凤庆县鲁史镇,地处鲁史镇南边,镇政府所在地6 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86公里。东邻鲁史镇鲁家村,南邻鲁史镇金马村,西邻鲁史镇新塘村 ,北邻鲁史镇鲁史村。辖塘房、石头地、宗家、旧上、旧下等15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底,有农户431户,乡村人口1910人,其中农业人口1910人,劳动力9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60人。

全村国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拔1,990.00米,年平均气温16.00 ℃,年降水量1,700.00毫米,适合种植 大豆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774.00亩,人均耕地0.9亩,林地23,628.70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86.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5.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烤烟、核桃为主。自然资源截至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774.00亩(其中:田0.00亩,地 1,774.00亩),人均耕地 0.93 亩,主要种植包谷、大豆等作物;拥有林地23,628.7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81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4.61 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644.30亩。有石灰石、青板石等资源。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 431 户通自来水。有43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31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6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25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 5.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5.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4辆,摩托车20辆。

到2008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39户。全村有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2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86.9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151.40万元;畜牧业收入88.95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20头,肉牛100头,肉羊612头)林业收入319.73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1.00 万元;工资性收入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5.00元,农民收入以烤烟、核桃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5.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89人,在省内务工277人,到省外务工12人。人口卫生截至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431户,乡村人口1910人,其中男性1096人,女性814人。其中农业人口1910人,劳动力980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是彝族、汉族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1人,白族9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58人;享受低保 14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3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5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240户。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拥有教师7人,距离镇中学5.00公里。截至2008年底,整个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8人,其中小学生123人,中学生65人。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56 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74.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 。年末集体总收入32.09万元,有固定资产23.18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8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是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5]

5、天津市蓟县别山镇沿河村沿河村,全村51户,149口人,耕地275亩,养猪户49户,占总户数的96%,年出栏生猪5000多头,2006年人均纯收入6643元。谁都知道,大量养猪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然而,靠养猪富裕起来的沿河村却与污染绝了缘,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沿河村由穷变富得益于养猪。从1985年开始沿河村只有百十头,随着养猪设施的增加、技术的提高,使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了规模效益。通过养猪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和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大大调动了周围农户发展养猪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的几户,平均户年出栏的几头,逐步发展到现在的49户,平均户年出栏上百头。目前,全村养猪户达到了96%以上。同时, 他们的生猪养殖靠规模、靠质量,赢得了市场,不光京、津、唐地区,就连内蒙等边远城市也慕名到这里买猪,不仅尽产尽销,而且价格总比本县其它地区高出一截。

村里养猪女能手—赵慧敏,赵慧敏今年36岁,是该村从事养猪的专业大户,由于她养猪经验丰富,又有客户资源,这几年是没少赚钱。她家一直是自繁自养,规模是不断的扩大,从最初的1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存栏量300多头,赵慧敏家的养猪业像滚雪球一样,规模越来越大,饲养水平越来越高,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提起养猪专业户赵慧敏,村民无不竖起拇指交口称赞,称她是“全村妇女的楷模,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村里养猪女能手”。

看到赵慧敏养猪赚了大钱,许多村民也加入到养猪的队伍。于是,村中开始出现了一个个养猪大户,资金多一点的,一下子就养了40—50头;资金紧张些的,就先从亲朋好友处借个一二万,养个10—20头。渐渐地,全村人都开始了养猪,村中规模达上百头的就有好几户,沿河村也成了该地区闻名的专业养殖村,村民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

沿河村的王长山就散养了20多头猪,散养猪该出栏了,一时间,城里的屠宰户们蜂拥而至,争着要收购。从2005年开始大力发展无污染绿色环保养猪。由于散养猪饲养成本低,瘦肉率高,且每公斤肉比圈养猪贵,市场供不应求,散养猪一下子成了王长山的一项短平快致富好项目。

如今,养猪产业已成为这个村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因此,沿河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村。目前,全村96%的农户靠养猪挣大钱,好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6]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