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工商行政管理志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李华理 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年 600千字 563页 插页 17码 180.00元
ISBN7-978-209-04399-1
《山东省志·工商行政管理志》编纂工作始于2006年3月,2007年12月公开出版。全书以篇、章、节划分层次。 共设6篇、27章。首篇为市场准入,依次为市场监管、法制建设、服务创新、机构管理、社会团体。上限起自1991年,下限断于2005年。
1991-2005年,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1994年,实行大中城市区工商局改分局改革,强化了工商行政管理统一执法力度。1995年,实行“市场办管脱钩”,使工商机关真正站在市场经济“裁判员”的位置,担负起“市场卫士”的重要职责。1996年,全省基层工商所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形成一支完整的市场监管力量、成为行政执法的重要部门奠定了坚实基础。1998年,实行省以下工商机关垂直管理,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工商行政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加强了工商机关执法监管的权威性与统一性。2005年,实行“小局大所”改革,充实基层一线执法力量,拓宽工商所职责权限,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这一系列重要改革,进一步界定了工商机关的职能,理顺了工商管理体制机制,拓宽了监督管理领域,改进了监督管理方式,提高了监督管理层次。工商机关从监督管理集贸市场和小商小贩转到监督管理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从监督管理比较单一的国内市场转到监督管理日益国际化的市场;从重点查处投机倒把活动转到依法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从侧重于具体业务管理转到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监督管理。
20世纪90年代,全省各级工商机关以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违法行为为重点,抓住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注重加强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加强对企业出资人出资行为的监督检查,强化实物出资备案制度,市场管理推行巡查制、不作为追究制和规范化管理,并通过抓典型、树样板,提高市场监管的整体水平。
进入21世纪,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充分发挥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食品、药品、农资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开展“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健康”“打假保名牌”“红盾护农”“反误导、打虚假”等专项执法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打假工作向纵深发展;以查处商业贿赂为重点,深入开展纠正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以供电、供水、供气、邮政、交通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企业为重点,严厉查处各类限制竞争行为;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原则,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妥善处置“消费储值”等类似非法经营活动。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营销手段现代化的新变化,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先后推出企业监管双轨制、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和“金管工程” 建设、商品市场准入制度、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等改革措施,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交易行为、竞争行为和退出行为实施全程监管。“十五”期间,全省工商系统共查处各类违章违法案件222.4万件,案值65.7亿元,保护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与此同时,全省工商系统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自觉把服务寓于行政管理之中,充分发挥市场准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发展,努力为市场提供合格的市场主体,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全省各级工商机关把建设培育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91年以后,全省工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布局规划、培育建设的职能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兴办市场,全省市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从1996年开始,全省各级工商机关通过加强市场统一规划布局和市场登记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和引导大型市场的培育,推动各类市场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全省工商系统积极为政府培育完善市场当好参谋,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市场流通方式;放宽对市场开办主体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经营主体开办市场;规范市场开办者的开办行为和进场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推进农贸市场特别是城市农贸市场和乡镇首集的升级改造,大力促进信息、劳动力、金融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开展规范化文明市场创建活动,积极培育放心市场、无假货市场,树立名牌市场。至2005年底,全省商品交易市场9184处,数量自1997年起一直居全国首位;生产要素市场57处;在全省建成了一批规模大、设施好、功能全、档次高的骨干市场。全省城乡商品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大中小结合、专业综合协调、批发零售配套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商品流通网络,为配置社会资源、满足居民消费、增加社会就业和税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