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志
《周村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刘远忠主编 吕承功 韩克勇副主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年 3000册 1380千字 652页 318.00元
ISBN 7―101―04582―0
《周村区志》始修于2001年9月,2005年6月印刷出版。该志上限起于1986年,下限断至2002年,是对第一部《周村区志》的续修。全书由前志简介、概述、大事记、专志各编及附录组成,其中专志共设27编,依次为: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人事劳动、军事、公安司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农业、国内贸易、对外经贸、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银行保险证券、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药卫生、社会、人物荣誉、组织机构。
周村区属山东省淄博市辖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东临张店区,南接淄川区,西部与章丘市接壤,西北与邹平县毗邻,东北与桓台县连界。南北最大纵距27.3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5.3千米,面积263平方千米,2002年总人口313029人。
1986—2002年周村区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3169万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7969万元、342735万元、28246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343万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3.29亿元;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103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6元。
周村区土壤、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1989年起,依据自然条件,对农业进行区域和结构调整。经过三年努力,建成北部5个乡镇6万亩吨粮田基地,大埠山、萌西、六山一台、彭南四大果品基地,孝妇河两岸3000亩优质蔬菜基地,畜禽产品基地和花卉生产基地亦初具规模。至1995年,耕、种、收、脱、运等农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实现了机械化。1995年后,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科学种养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至200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64005万元。
周村区工业基础较好。1987年确定大搞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战略。至1992年,全区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79项,总投资70662.5万元, 59%的企业得到改造;全区开发新产品总投资9000万元,开发新产品150多项,其中有20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2项成为代替进口产品,6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58项填补省内空白。1996年起,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至2002年,全区已经形成纺织服装、丝绸、机械、化学、家具、电子电器、金属制品、造纸印刷、矿产、食品饮料、电力热能等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工业格局。是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28656万元。
2002年全区有校舍面积32.78万平方米,有多媒体教室327个,微机室57个,语音室15个,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站23个,校园网26个,配备终端微机3500余台,全区84处中小学全部实现宽带联网。同年,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23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108人;全区有农业科技人员310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0人。1986—2002年,全区共完成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14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