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尿崩症是指大量稀释性体液从体内排出,这种过量摄水和低渗性多尿的状态,可能是由于正常的生理刺激不能引起抗利尿激素(ADH)释放所致(中枢性或神经性),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起反应即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是指后者。即在血浆ADH正常或增高的情况下,肾脏不能浓缩尿液而持续排出稀释尿的病理状态。

【病因】1.原发性先天性和家族性。

2.继发性

(1)多种慢性肾病(多囊肾、髓质囊性病、慢性间质性疾病、严重肾功能衰竭)。

(2)阻塞性尿路病,梗阻被解除后。

(3)单侧肾动脉狭窄。

(4)肾移植术后。

(5)急性肾小管坏死。

(6)低钾(包括原发性醛固酮症)。

(7)慢性高钙血症(包括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8)药物(锂、甲氧氟烷、地美环素、秋裂胺、两性霉素B、庆大霉素等)。

(9)全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干燥综合征等)。

【诊断】(一)临床表现1.发病情况遗传性者90%发生于男性,伴性显性遗传,多为完全表现型,病情较重。女性较少,女性传递一般无症状。多为不完全表现型,病情较轻。多于出生后不久即发病,但也杏推迟至10岁才出现症状的。

2.症状

(1)多饮、烦渴。

(2)多尿、持续性低渗尿。

(3)智力及生长发育障碍等。

(4)新生儿常因脱水而出现高热、惊厥,随年龄增加症状可逐渐减轻。

(5)多尿可发生膀胱膨胀及。肾盂积水。(二)实验室检查1.尿比重:尿比重降低(1.001~1.005)、尿渗透压多在50~180mmol/L

2.血液化验

(1)因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升高。

(2)血钠、血氯升高。(三)诊断试验1.高渗盐水试验无反应。

2.血管升压素试验无反应(不完全表现型者可有部分反应)。

当血浆渗透压为280mmol/L时,血浆精氨酸升压素显著增高,一般不做禁水试验,因可增加失水危险。(四)诊断要点1.典型病例

(1)根据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3)阳性家族史,一般即可诊断。

2.非典型病例

(1)幼JEan反复出现失水、烦渴、呕吐。

(2)发热、抽搐及发育障碍。

(3)尤其在失水的情况下,尿仍呈低张性尿,对确诊有一定价值。

【治疗原则】1.主要是对症治疗补足水分,维持水平衡,减少糖、盐等溶质的摄入。

2.氢氯噻嗪可影响远端肾小管产生负钠平衡,刺激近端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对水分的吸收,可给予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可减少尿量约50%。

3.吲哚美辛减少肾脏血流量及对抗前列腺素抑制cAMP的作用,与氢氯噻嗪并用效果更好,常用25mg,每日3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