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切割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7-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常规消毒,在相应的耳穴处切割,刀口不宜重复,切割法可分为轻、重两法。

轻法:切割穴位,刀口不宜重复,切割的深度是刀口有组织液渗出,或有微量出血。刀口间距0.5~1.0mm,每3~5天切割一次。

重法:切口穴位,要刀刀见血,一般可放血5~6滴,病重者可适当多放几滴血。

轻重两法均为10天做为一个疗程,一般进行两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1周。

(二)切割后可涂三七粉、云南白药等;还可用艾条灸10~20分钟。操作过程要注意无菌消毒,尤其三七与白药粉更应消毒。

(三)切割不可太深,避免损伤软骨,或引发软骨炎症。

(四)孕妇和幼儿忌用切割法。

(五)切割常用穴位:屏尖、耳尖、膈肌区、腹胀区、枕小神经区,以及白斑反映在耳廓的,出现异常改变(条索、结节及痛点)的部位进行切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