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墩村
长兴交通枢纽高家墩村紧依县城,全村面积2.2平方公里。据清《长兴县志》载:"高家墩属惟新区南乡第二图十二庄"。50年代初期属夹塘乡三村;1956年10月建立第五高级社;1958年建立高家墩大队,属雉城人民公社雉城管理区;1961年分为高家墩、三星、上杨三个大队。1983年改为高家墩村,隶属雉城镇。辖塘东、高家墩、东河、洋桥头、叶家、黄土滩、孙村、徐家湾、泗水庵、张家漾10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高家墩。1992年有339户、1382人。地理条件优越,过境的铁路和公路集中。1920年,长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筹建长兴五里桥至煤山四亩墩矿区运煤专用小铁路经过村区。1933年建成长兴至安徽广德公路(现称318国道)。1936年以高家墩为起点,修筑长兴至虹星桥县道公路(只建了路基,桥、涵和路面未建)。抗日战争时期,长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小铁路设施被毁;1948年8月以原铁路路基改建成单车道公路,沿线分段设有交会台。但是地处交通要道并未给高家墩带来益处,战乱致使交通沿线的村庄遭受灾祸,抗日战争期间,全村房屋被日本侵略军烧毁。
发展与建设1952年,长广公路经过几次整修,正式通行客车。1959年兴建长兴至牛头山铁路,在村过境1.5公里,1970年延伸至杭州。1979年,长虹公路建成通车,高家墩设停靠站;1987年延伸至和平,接通鹿唐线,村民至和平、安吉不必再绕道湖州。1992年10月建成宣杭铁路,从村中心穿越,占地190亩(包括318国道改线30亩)。最多处设六股道。长牛铁路和宣杭铁路在画溪桥汇合后通过村区,在村西设有折返机务站。
1990年,在村东新建一座大型钢筋混凝土立交桥,全长444米,分27孔,中间两主孔各跨长20米,每孔通行两股道,引桥25孔,每孔跨长16米。桥柱墩最高6.4米,桥柱圆周直径为1米。桥面通318国道、长和公路,北端引桥采用螺旋形,衔接桥下的长牛公路,又修通至火车站广场公路,称广场西路。立交桥面行车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1992年10月正式运行。大桥建筑雄伟,登桥可观县城全貌。宣(城)杭(州)铁路、杭(州)牛(头山)铁路、318国道、长(兴)牛(头山)公路、长(兴)和(平)公路均集于立交桥而过。
联户个体经济高家墩村历来以农为业,生活并不富裕,1978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元。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是年人均收入提高到346元。随着交通建设和市镇建设的扩展,村区土地逐年减少,劳动力逐步转向工业、贸易、运输等行业,农田耕作因灌溉、翻耕已由机械替代,耕作任务由半劳力或正劳力的季节性参与就可完成。1992年,全村总劳力680余人,已有70%的劳力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化。工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联户个体经济发展更快,已超过集体经济比重。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07万元。按性质分,村办集体经济占11.35%,联户个体经济占88.65%,全村人均收入达1512.5元,比1978年翻了4番。全村固定资产148万元,其中村办占25.7%,其余均为个体或联户所有。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村民生活不断改善,除了添置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外,重点投入住宅建设。除个别户外,均已建造了楼房,最高造价达三、四十万元,不但是钢混结构,且室内装饰豪华。
产业村处平原地区,有水田1714亩,地135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并产油菜籽、大小麦、番薯。饲养猪羊。1959年用上电灌。1962年,全村普及了照明用电和电力加工、脱粒。1992年对低压线进行改造,并通过验收。通向田间的机耕路都已贯通。自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在种植、养殖、劳务投向有了选择,由原来种双季稻改为单季晚稻,并扩种油菜,不再大面积种植蚕豆、大小麦、薯类等。水稻种植优质大米,节省了劳动投入,增加了村民收入。家庭饲养业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大多不再饲养肥型肉猪,而转向饲养瘦肉型猪种。家禽选择周期短的鸡、鸭、鹅,且逐步趋向群养。1992年农业总产值170.15万元,占总产值的33.5%。
1981年筹建村办拉丝厂,代客加工钢丝,至1992年产值5.2万元,利润0.5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2万元。1992年又创办中波水泥瓦厂,当年产值9万元,创利0.8万元,固定资产15万元,产品除供应当地外,远销杭州等地。个体办有锯板厂、汽车修理厂等。1992年工业总产值186.4万元,占全村总产值的36.8%。
高家墩村自1985年后发展运输业,均由户置户运。至1992年,全村有拖拉机60余辆,汽车14辆(其中小轿车5辆),从事客货运输,年产值14万元,占村年产值的2.8%。西黄土桥北端村办农贸交易市场,代客交易山货柴类,占地面积15亩,年成交额300万元,收益额6万元,为县城唯一的山货交易市场。农户个体办商业有经营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饮食服务、修理加工、长途贩运等。1992年,全村商业收入136.3万元,占村总收入的26.9%。
参与工贸经营长兴县城建设逐步向郊区扩展后,1992年,全村有160亩土地划为经济开发区,从西黄土桥北100米处向东延伸,新辟东西向城南路,街道宽16米,与金陵南路相接通向新火车站。街道基础设施工程已完成,铺面房屋正在兴建中,高层建筑居多,村民参与工贸经营,村区和县城已连成一片。
县属企事业单位驻村的有:长兴变电所,占地1.5万平方米,1983年11月土建工程竣工,1984年7月1日投入运行,设110千伏配电线路,主变容量31500千伏安。长兴石油公司油库,1978年建成投产,为长兴县第一座加油站,拥有油灌52只,总容量达2600立方米,储有汽油、柴油、煤油等。长兴汽车技工学校,建于1979年4月,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校址1956~1958年为长桥农场畜牧场,1961年改为拖拉机站,又曾办过县委党校,1979年改为技校。还有长兴高级职业中学、长兴农机研究所、长兴农资公司仓库、雉城环卫所等。
教育方面1991年投资15万元,新建村小学教育楼,计560平方米,设6个班级,专业教师9人,全校占地1000平方米。村民饮用水已安装自来水的有两个村,其余将在1993年完成。
高家墩村党支部1991年被评为县级先进支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