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以道佐主
【作者】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可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儿勿娇,果而不得已,果儿勿强。物状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亡]。
【译文】依照道的原则来辅佐君主的人,不靠兵威在天下逞强。用兵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停驻的地方,田地里必然会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定有凶荒的年岁。善用兵的要能够达到基本目的就立即停止,并不因为兵力强大而耀武扬威。达到基本目的而不自大、不夸耀、不骄傲、不自鸣得意,认为战胜乃不得已,这就是达到基本目的而不自以为强。事物达到强盛之极点,就会走向衰亡,就叫不“道”,不“道”就会很快败亡。
【导读】老子厌恶战争,并认为战争属于“不道”的范畴,也就是违反“道”的规则的行为。宇宙自然按照逻辑定律箭头“一”的“道德”规则运行下去,人类也是这个整体箭头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进程又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箭头来看待,也就是说,人类整体过程也就是一个箭头而已,且也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道德”。宇宙自然的“道德”的特征是“无思无虑”,无所谓意志。人类的“道德”却相反,是“思虑”的结果。人认识到了宇宙的逻辑规律,便可以进一步对这个规律加以利用,使自身的整体箭头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也就是说,人类的整体“道德”是保持自身整体箭头的良性发展趋势,并尽可能地使箭头的时间内涵得到增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类的“道德”应该做到使当前的人处于恰到好处的生存状态,同时也使今后的人可以处于恰到好处的生存状态,让良好的生存条件延续下去。而战争恰恰破坏了当前人们的良性生态,且由于物质的滥用和环境的破坏还使后人没有良性生态,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整体箭头的终止和毁灭。所以说,战争是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