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插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IDE 插槽主要用来连接硬盘和光驱等IDE设备的接口,IDE插槽也叫ATA接口。一块主板上至少有两个IDE接口,有主从之分(一个为IDE1,另一个为IDE2),为了方便用户确定,许多主板的IDE接口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识。

到目前为止,采用IDE接口的硬盘传输标准主要有4种:ATA/33,ATA/66,ATA/100和ATA/133,其中的数字表示数据的传输速率,单位为MB/s。不同的标准对硬件的要求不用,传输速率越高对硬件要求也越高。如采用ATA/133标准时,需要使用的80针的数据线,而在这之前都采用40针的,因为当传输速率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两根数据线之间容易产生“串扰”,其中多出的40针则将原40针隔开并接地,以屏蔽高频信号间的互相干扰。

IDE插槽一般是白色,分布在主板的边侧,很容易辨别,由于SATA接口的发展,一般来说现在已经基本不用IDE插槽了,现在的主板为了向下兼容老设备还是保留IDE插槽,各种IDE标准都能很好的向下兼容,例如ATA 133兼容ATA 66/100和Ultra DMA33,而ATA 100也兼容Ultra DMA 33/66。

要特别注意的是,对ATA 66以及以上的IDE接口传输标准而言,必须使用专门的80芯IDE排线,其与普通的40芯IDE排线相比,增加了40条地线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目前硬件接口已经向SATA转移,IDE接口迟早会退出舞台。

IDE插槽优点:价格低廉、兼容性强、性价比高

IDE插槽缺点:数据传输速度慢、线缆长度过短、连接设备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