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小米点

又称米点皴———始于北宋“米芾和米友仁”父子,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皴法之一。“米点皴法”有人细分为“大米点”“小米点”,在此我们统称之为米点皴法。宋以后宣纸的出现特别适于“米点皴法”表现江南雨后朦胧的雾气和雨中滋润的山川,士大夫文人玩赏笔墨又多了一种重要手段。明代董其昌把山水画分“南北宗”之后,此画法更是被文人墨客所推崇。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四王”是其画法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画法的特点:用淡墨画出山形,沿山形皴出层次后,横笔排点。在用“米点皴”时,不可太过“瀼”而点法无形,要干湿相间,否则就会缺乏力度。

北宋燕文贵的《溪山楼关》,山石是用小米组成的。从这幅图中,看出画中的小米点,如果与大米点相比,一是形状小,二是大米点多作横画的愿点状,小米点多作竖画的圆点状,小米点附被于山石表层的起伏转折处,比大米点更能表现山石的多样性和丰富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