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乌辫
徐乌辫(1890~1959)潮剧教戏先生,原名陈拱,海阳县上莆都湖尾村(今潮州市金石区湖尾乡)人,因早年随父过继徐家为子,故易名徐陈拱。9岁时卖身彩塘老玉梨班为童伶,学青衣角色,因其聪敏好学,入班后学就许多技艺。期满赴新加坡,在各潮剧班教戏兼当婆丑角色。1920年徐回国定居,在老赛宝班、老赛永班教戏。1923年在浮洋加入“锡箔工会”,后加入“潮州工会联合会”。曾多次发动潮汕区各潮剧班演职员为提高经济待遇而罢工,并在罢工的演职员中组成了“剑光”、“剑影”、“剑声”3个剧社。他所教剧目有《武松歇店》、《群芳楼》、《绛玉》等。他能编会导又兼作曲,在潮剧界有较大影响。如《绛》剧是出讽刺喜剧,人物形象生动,曲调有时代感,流传甚广。1927年徐把“剑光”、“剑影”、“剑声”三剧社组合成“织云潮剧班”。1937年前后改名为老赛永丰。1943年潮汕饥荒,剧团难于维持,故将老赛永丰卖给揭阳县许沟乡。此后,徐回家乡徐陇,先后在老正顺班、老源正班、老梅正班教戏。1945年随老梅正班赴安南,尔后在安南定居。徐乌辫一生对于演员的发声和唱功深有研究,还提倡“四孔弦”(1=F调),对潮剧音乐发展有一定贡献。在他门下出过不少高徒,近代潮剧名作曲家林如烈、杨其国等都曾先后拜他为师,当时人们称他为“教戏王”。
[1]